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正在父亲踌躇不定的时候,张友鸾也正在上海,他极力怂恿父亲到南京去,并且在南京自办报纸。南京也是父亲喜欢的城市之一,他认为在江南,只有南京与北平相似,不仅是六朝古都,而且有龙蟠虎踞之胜,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所谓&ldo;卖菜翁都有烟水气&rdo;,父亲决定迁居南京,至于是否自己办报,他一时还拿不定主意,但是在友鸾叔的多方敦促下,父亲认为,用自己的稿费来办报,这是个创举,而且所需要的钱也不多,自己尚有这个能力,终于是在友鸾叔的如簧之舌鼓动下,见猎心喜,决定在南京办报。原来父亲攒下几个钱,是打算在南京近郊买点地,盖几间简陋的房子,住在农村,写书课子,种菜养花,终老是乡。母亲打趣他是&ldo;书呆子的一厢情愿&rdo;,休要说是战火迫近,就是承平之时,也无法找到&ldo;桃花源&rdo;。父亲自己在《写作生涯回忆》中说:&ldo;我私人积蓄,还有四五千元&rdo;,&ldo;经过两个月的筹备,我约共拿出了四千元,在中正路租下了两幢小洋楼(后来扩充为三幢),先后买了四部平版机,在《立报》铸了几副铅字,就开起张来,报名是《南京人报》。&rdo;于1936年4月8日正式发行。事出意料,《南京人报》一炮打响,由于父亲名字的巨大号召力,在不足100万人口的南京市,《南京人报》出版的第一天,就销到了15000份,这在当时是个震撼报界&ldo;破纪录&rdo;的新闻!
第37节:创办《南京人报》(2)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私人办报,大部分都有经济靠山,接受这些&ldo;后台&rdo;的津贴,当然,也要为这些后台&ldo;说话&rdo;。而《南京人报》则不接受任何&ldo;经援&rdo;,也没有任何后台,完全是父亲自己半生砚田收入所得,倾其所有,办此一报。由于&ldo;北华美专&rdo;和《南京人报》的开办,父亲囊中已是空空如也!所以当南京沦陷前,父亲只身入川,只有一个柳提箱为伴。友鸾叔后来在回忆中说:&ldo;真正用自己劳动得来的血汗钱来办报的,在我的记忆中,除了他还没有第二个。&rdo;
《南京人报》是一份小型报纸,资金不足,规模不大,但人才济济。父亲任社长,兼编副刊《南华经》;友鸾叔任副社长兼经理;张萍庐先生编副刊《戏剧》;远在北平的张友渔先生,则无条件地为报纸写社论;盛世强先生在北平打长途电话报告新闻。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父执的工作,大都是尽义务,是不要钱的。真诚的友谊和无私的帮助,使父亲深受感动。因为如此,《南京人报》的编采人员,也都不计工薪的多少。父亲固然是卖了老命,友鸾叔和全体同仁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所以《南京人报》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南京人最喜爱的报纸!
我要说明的是,父亲在《南京人报》是不拿薪水的,编副刊也是尽义务是没有任何报酬的,父亲自己说:&ldo;因为有个奢望,希望报业发达了再分红,自己作诛心之论吧,乃是&lso;欲取姑予&rso;。&rdo;1所以在南京报界,《南京人报》被称为&ldo;伙计报&rdo;,因为根本就没有老板!
《南京人报》是&ldo;伙计报&rdo;,所以编辑部充满着和睦、友爱和朝气,因为大家都是伙计,也都是老板,工作之余,彼此之间互做&ldo;公东&rdo;,到夫子庙或大三元酒家聚会,或是到后湖划船联句和诗,由于这种聚会是大家互请,生面别开,就吸引了不少&ldo;编外&rdo;人士参加,如卢冀野、易君左、潘伯鹰、叶古红等先生,不请自来,使聚会充满了诗情雅韵,在南京城里是颇有影响的。素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卢冀野叔,是民初曲学泰斗吴梅(瞿安)先生的得意弟子,能歌善饮,三杯酒下肚,拍曲清歌,长啸不已,尤爱唱《醉打山门》,卢先生出口成章,散曲、套曲都写得极好,撰有《双红簃诗集》。他17岁大学毕业,19岁就成了大学教授,著名作家周而复先生便是他的学生,冀野叔取&ldo;周而复始&rdo;之意,给周先生改名周而复。在北京时父亲和吴梅先生时有往还,到了南京和冀野叔更成了文字至交,经常在一起吟诗联句,唱和度曲。冀野叔固然是诗酒风流,但却是一个大黑肚子,难怪在国事艰难的抗日时期,有人撰文调侃他说:&ldo;说他是大学教授,这个时候,未免要嫌太胖了;说他是银行经理,又不幸多了点&lso;书卷气&rso;。不但能够支持民族诗坛,也能够抢上公共汽车。&rdo;
易君左先生也是父亲的诗友,是清末民初大诗人易哭庵先生的哲嗣,易哭庵与樊樊山是一时瑜亮,成为清末民初的诗坛祭洒。易哭庵先生名噪一时的长歌《天桥曲》,其中的&ldo;满眼哀鸿自歌舞,听歌人亦是哀鸿&rdo;及&ldo;自见天桥冯凤喜,不辞日日走天桥&rdo;之句,早是传播于京师众人之口。易君左先生自是家学源渊,他原名&ldo;易家钺&rdo;,&ldo;五四&rdo;时期,&ldo;易家钺&rdo;三字,在北京大学及京师,是名噪一时的。易君左先生任扬州教育署署长时,曾因一篇《闲话扬州》文章,引起扬州市民不满,惹起一场轩然大波!有人曾把他的名字和林森(子超)的名字,只添了一个字,成了一副浑成工稳,妙趣天成的绝对:易君左矣林子超然尽管易君并不左,林子不超然,但此联一出,无不为之如出天籁而叫绝!易君左先生有诗歌兼小说集《西子湖边》,我少年时曾捧读过,惜年代久远,除书名外,内容都已不复记忆。父亲从上海移居南京时
第38节:创办《南京人报》(3)
,曾在叶古红先生家度除夕,母亲和叶夫人魏新绿先生均作天津女儿装,各着一袭红袍,父亲高兴感慨之余,曾有句:&ldo;已无余力忧天下,只把微醺度岁闲&rdo;,易君左先生读后,喜而和而至再。
叶古红先生业中医,但却喜欢和文人往还,自己也喜欢做诗填词,故张慧剑叔称他为&ldo;诗医&rdo;,医上冠之以&ldo;诗&rdo;,朋友们都认为是慧剑叔谑而不虐的调侃,但叶古红先生却笑而纳之,居之自喜,他和父亲是好友,而他的夫人魏新绿先生是母亲的好友,魏先生是南京名票,不仅梅派青衣唱得好,而且老生戏也是唱作俱佳,在南京不时粉墨登场,内外行都称道不已。解放初期,魏先生以稚青女士的艺名在上海广播电台教唱京戏。后来叶古红先生病逝,父亲想起他们的友谊,悲悼不已。父亲原来曾答应给叶先生画一幅红叶长轴,但由于忙,一直未能兑现。叶死后,父亲想起来就感到歉疚,为了实现承诺,父亲精心画了一张红叶图,约了萍庐、慧剑二先生(都是古红先生好友),去共同凭吊,学古人季子挂剑之意,焚其画于叶墓前,以践前约。父亲后来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追念此事。
潘伯鹰先生后来成了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父亲在南京和这些旧友新交,常相往还,《南京人报》又办得如火如荼,心情是十分愉快的。1936年,左笑鸿叔因事从北平来南京,故友重逢,父亲非常高兴,做东小聚,假座&ldo;六华春&rdo;饭馆,为笑鸿叔接风洗尘,座中有友鸾、冀野等几位父执。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正是酒兴已浓之际,友鸾叔忽然高谈起扑克牌之奥秘。笑鸿叔接口说,扑克牌最高分为&ldo;同花顺&rdo;,于是仿效王渔洋的&ldo;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rdo;呤出:&ldo;又是同花,又是同花顺。&rdo;父亲立即接过去说:&ldo;冀野辞藻无伦,而身体肥硕,可赠以词:&lso;文似东坡,人似东坡肉&rso;。&rdo;席上恰有一盘&ldo;东坡肉&rdo;,举座大笑,素有反映快速、口才敏捷的冀野叔竟一时语塞!
龙票 曾国藩全书·冰鉴 晚清有个曾国藩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历史 曾国藩传 冰鉴 大唐惊变 朝夕之间 曾国藩家训 梅次故事 挺经 历史散文集之混乱年代的复杂人性 苍黄 亡魂鸟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我不懂味 大清相国 有人骗你 官场春秋 曾国藩家书
一觉醒来穿到八十年代里又胖又自卑懦弱的炮灰女配身上,还被迫接大女主姐姐的娃娃亲跟瘸子谈恋爱!这剧情太悲催,她不干了!掀翻娃娃亲,脚踹渣男绿茶婊,极品都给我滚一边去!靠山吃山,采草药,育野禽,发家致富赚大钱!大哥彪,二哥冷,三哥看着就不聪明。没关系,妹妹我带你们飞起家里有三个哥哥不愁没靠山,不知何时却又多了一张不属于她家的面孔,勤快地为她家忙来忙去,刷脸刷脸疯狂刷脸!林巧陷入人间迷惑。这日子过好了,那个娃娃亲男人的腿怎么也跟着不瘸了?不是退亲了吗?怎么还天天来她家溜达?...
末世来临的时候,主角在一艘船上…因为童话,传说里带来灾厄与恐惧的塞壬(海妖)就成了人们印象里美好善良的人鱼,其实它们喜欢将人拖进无尽的波涛之下…身在末世,朝不保夕,绝境中静静等待死亡的夏意以为自己...
粑粑!宝宝终于找到你了!!某小只冲上来就抱大腿!抱歉,我儿子认错人了。沈瑾汐吓得心肝脾肺肾都在颤抖!麻溜的跟某人撇清所有关系!!顾云琛眼眸微眯,害羞?5年前的那个晚上,你胆子可是很大的。老婆恨不得一脚把他踹老远?呵呵门边儿都没有!!!...
一次穿越,她从21世纪来到乱城异世,成为毒叟之徒乱城之主,本以为人生从此开挂,怎奈一个谎言,被最爱之人推入深渊,含恨离世。再次重生,沦为相府庶女,背负妖孽骂名前世今生的执念在血液里沸腾燃烧,她誓要断情绝爱,焚尽天下,却再次陷入感情与权欲的漩涡她从地狱归来,浴血重生,用业火燃尽所有期待。若天下以你为耻,我就用这天下为聘,迎你过门,十里红妆铺就盛千烨深情执手。当自己深爱的百里暮杨终于登上皇位,寂寥的宫殿,斑驳的人影,那不是应该是爱情,可是我爱你,我打碎的花瓶,我用一生来修补。倾城的容颜迷失的心,死缠烂打的妖孽颜如邀的感情纯粹而热烈,欧阳匪或是云漾,你是我的,你的心也是,注定此生纠缠不清。三世重生,看尽繁华。轮回错付只为等待携手白头之人...
她是双目失明的慕家嫡女,庶妹抢婚,她惨遭下毒,当她再次醒来,她成了她一场轰动整个皇城的四皇子选妃大会上,她不经意路过,一个挂着如意环的绣球从天而降,恰好坠落到眼双目失明的她的怀里。他所有计划宣告失败,众目睽睽下一把掐住她脖子,找死呢?她双目失明却无所畏惧,当着所有皇家人的面,手捏毒针,精准的对准他某一处,想断子绝孙呢?满城哗然,自此,慕家大小姐便被道为不知廉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