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天台教观纲宗》最快更新[630kan.com]
甲一、法脉传承
讲义第三页。
这一科讲到天台宗的法脉师承。对整个天台教观的建立影响最为深远的,主要有三位祖师:
第一位是北齐的慧文禅师。他建立了一心三观,奠立了整个天台教观根本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应该怎样用中道的角度,不偏空也不偏有地看待人生。人生充满了喜怒哀乐,但是怎么看待它最圆满,就是我们用什么角度来面对人生,对来生是最有利益、最能够创造佛陀功德的,简单讲就是一心三观。所以这种思想建立了整个天台修证的核心观法。慧文禅师一心三观的水平,后世天台家给他的判教,认为他所成就的是圆教的分证位,就是破无明证法身,他是法身菩萨。
第二位就是南岳的慧思禅师。他把一心三观跟《法华经》的思想结合起来,成就了法华三昧。他的观法的判教,是圆教的相似位,就是六根清净位,了分段生死。
这两位祖师在天台教观的贡献,偏重在观的部分,观多教少。这个有缺点,因为观法强,没办法流通后世。在同一个时代,可以口授这个道法是怎么修来的,但是几百年后,后世根本没办法修这个道法。也就是说没办法设立一个阶梯,让人家stepbystep(一步一步)上去,没办法有次第地走上去。
天台宗的整个教观,是先有观法再有教法。前两位祖师在观法的发挥,从一心三观到法华三昧已经圆满了。接着整个教法弘传的责任,就落到了三祖智者大师的肩上。智者大师也不负众望,把前面两位祖师的观法再结合他的判教,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天台教观的体系,让后世的人即便没有生长在佛时代,没有在善知识的时代,只要透过文字的学习也能够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
所以教法的好处在于它能够渊源流长。心中有道法,只有自受用,但是有没有办法把道法转成文字的形态,让后世的人跟文字接触时,也可以成就道法。就是说,把文字变成工具,把心中的道流通到两千年后众生心中的道,教法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桥梁。如果不搭这个桥梁,人在法在,人去法亡。所以从弘法的角度,教法很重要。当然从自受用的角度,观法很重要。
我们看天台的三位祖师,慧文禅师、慧思禅师从自受用的角度,他们的功德都超过智者大师,但是智者大师受到了中国佛教界极度地赞叹。中国各宗各派的几十位祖师,只有他被封为东土小释迦,等于是中国的释迦牟尼佛的意思。为什么?因为他能够成功地把心中的道法透过文字的记载,流通生生世世、代代相传。只要有缘人接触天台教观,就有因缘、有机会去传承一心三观的思想。智者大师能够让教法渊源流长,对佛教的贡献太大了!
我们看智者大师当初是怎么从自受用而引生到他受用。先看他的自修过程。
智者大师亲近慧旷律师,学了四年的基础戒律跟大乘的思想以后,接触到一位很重要的善知识慧思禅师。慧思禅师告诉他简单地修法华三昧的根本思想后,他就精进行道,经过了二七(十四天)以后,诵到《法华经》的〈药王菩萨本事品〉,讲到药王菩萨燃身供佛,诸佛同赞,是真实地精进,是名以真实的功德来供养如来。这问题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燃身供佛背后的意义,是一种重法轻生的概念。尊重佛法而轻视今生的因缘,使令一个人的内心,从追求五蕴的快乐,直接跳脱出来,安住于清净的道法。智者大师读到这段时,当下把身心世界放下而寂然入定,持因静发。
诸位!大乘的止观跟外道的止观最大的差别,外道修禅定时是一片的空亡。所以天台宗把外道的禅定判作“为三昧酒所醉”,就是说这个人昏昏醉醉地入禅定了,但是什么智慧都没有,是有定无慧。大乘的止观是持因静发,一定产生陀罗尼。这个持就是总持,在寂静的心中能够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而又不破坏禅定,高明在这里。寂静的心中能够深入地思惟法义,而思惟法义又不破坏禅定,所以是陀罗尼跟禅定同时发动。
慧思禅师是过来人。他告诉智者大师:你现在所成就的陀罗尼,要不是你的善根,不可能成就。要不是我自己走过来,也不可能了解。你所入定的是法华三昧的前方便。智者大师修的定并不深,没有得到法华三昧的根本禅,只能叫做前方便。从义理上判断,应该是未到地定,还没有到根本禅,但是他所产生的智慧是旋陀罗尼。
这个旋陀罗尼是什么意思呢?叫旋有入空,对空性的智慧已得到胜解了。这时慧思禅师帮他印证说:从今以后,这些从文字上理解的法师,纵令有千群万众要跟你辩论,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你的心是直接跟道法相应。而这些法师还在文字相打转,你已经超越文字,就像舌头已经直接品尝到法味了,所以在未来的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后来智者大师九旬谈“妙”,解释《妙法莲华经》的经题,花了九十天解释一个“妙”字。他把“妙”分成三大类:佛法妙、众生法妙、心法妙,讲完以后结论是:佛法太高,众生法太广,所以心法最扼要。他认为众生的颠倒跟佛陀的功德,关键在一念心,所以他以心法来总持佛法,总持众生法。
为什么说众生法妙呢?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里讲了很多。他说众生起烦恼也微妙不可思议啊。众生起烦恼以后还造罪,这个也不可思议。烦恼不可思议,罪业不可思议。造罪以后,得果报也不可思议。这果报从哪里来呢?是业力变现出来的,这也不可思议。当然佛法也不可思议,佛法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不可思议。
这么多不可思议当中,最不可思议的就是你一念明了的心。当它正常时是一匹好马,可以载你通往佛道;当它失控时,变成一匹野马,破坏你的道田。所以我们的心是不可思议。它恢复正常时,可以在佛堂里面拜佛、念佛、诵经,积功累德;当它失控时,造了杀、盗、淫、妄的罪业。造罪是它;成就功德也是它,这件事情不是不可思议吗?整个十法界就在你一念心决定,所以心法是最不可思议。
智者大师解释“妙”字讲了九十天,是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了,为什么?因为他得到陀罗尼。得到陀罗尼的人,稍微看一段小文字,就能够由此类推,一闻千悟,作很大的发挥。
以上是讲智者大师的修证过程,成就《法华经》的前方便,所谓的旋陀罗尼,对他未来的弘传奠定了基础。
我们再看第三段,智者大师对外的弘化。
后即代思师讲经,纵无碍辩,唯三三昧及三观智,用以谘审,余悉自裁。思师手持如意,临席赞曰:“可谓法付法臣,法王无事者也。”又云:“余老矣!久羡南岳,当往居之。愿尔弘扬大法,勿作佛法断种人。”乃辞师出山,游化于陈隋之间,由是名闻朝野,声驰道俗。年三十八,因感徒众转多而得法转少,乃谢遣徒众,隐居天台,以期深入三昧,令法镜圆明,渊源流长。
智者大师经过了法华三昧的修证以后,虽然没有成就法华三昧,但是至少成就法华三昧的前方便,所谓旋陀罗尼。这时他暂时停止闭关静修出来,慧思禅师请他代讲《大般若经》。慧思禅师讲前面的五重玄义,正文就让智者大师讲。
在传记上说,慧思禅师拿一把扇子在后面听。智者大师纵然是无碍辩才,还是有两段没有把握,就请教慧思禅师。这两段就是三三昧跟三观智,一心三观,其他的都是自己发挥,悉皆自裁。整个《大般若经》讲完以后,慧思禅师说:我现在是法付法臣,法王无事者也。说整个大乘佛法的核心思想未来的弘传就在你身上了。
我们看传记,天台的三大祖师,慧文禅师跟慧思禅师的性格比较接近,他们喜欢自修,对讲经弘法,人事的互动不太感兴趣。因为慧思禅师当时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接班人,所以不敢随便退隐山林。因为一般发菩提心的人,都有一种弘法的使命感,一直到智者大师修完法华三昧,得到旋陀罗尼,讲完《大般若经》后,他放心了。他说,我这个法交给你,没有问题了。所以慧思禅师就说:我年纪大了,久羡南岳的清净,我要到那边静修,希望你能够弘扬大乘佛法的核心思想,不要做大乘佛法的断种人。
据传记所述,智者大师是不负所望。这时智者大师已三十岁。他在二十二岁亲近慧思禅师,经过修学、讲经,前后过了八年。八年后,他辞师出山,离开了大苏山。“游化于陈隋之间”,在陈朝跟隋朝中间游化。这两朝皇帝都奉智者大师为国师。他那时法缘很不错,“名闻朝野,声驰道俗。”
说到“名闻朝野,声驰道俗”,我们举一个例子。隋朝皇帝有一天要上早朝,但是刚好那一天智者大师要讲《法华经》,两件事冲堂。百官就一齐上奏说:皇帝,您是一位圣明的君王,应该施恩于大臣。今天师父要讲经,你把我们找过来,我们就没有办法听课了,冲堂了,是不是可以把早朝延后一天,不要跟智者大师冲堂。皇帝竟然答应了。也就是说整个陈朝、隋朝那些大臣,全部是智者大师讲《法华经》的听众,这就是所谓的“名闻朝野,声驰道俗。”
智者大师那时在哪里讲《法华经》呢?在南京的瓦官寺。他离开了大苏山到了南京瓦官寺。他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呢?在传记里面提到一点,补充一下。因为当初的法师有些偏教,有教无观,比方说三论宗,教法讲很多,但是核心的观法没有;有些有观无教,比方说禅宗,有口授的师父,但是没有完整的体系,可以讲出一套修行的章法出来,完全就是师生口传,有观无教。所以在学习当中都有所不足。只有智者大师教观双美。他观法,一心三观;教法,《法华经》的五时八教,这有整个教法的架构。
到了三十八岁时,他感受到徒众越来越多,但是受益的人越来越少,慕名而来的很多都是攀缘他的名声,他觉得这样不对了。为了以后弘法的布局,他就谢遣徒众,带了几个贴心的弟子,离开了瓦官寺,隐居天台。为什么呢?以期深入法华三昧,使令心中的智慧光明更加地殊胜坚固,也使令天台的教观渊源流长。
一个教法弘传的久远,跟一个祖师的修证是有关系的。佛法它是先由自受用,才可能他受用。智者大师明白这一点,知道他前面的修证有所不足,只得到法华三昧的前方便——旋陀罗尼,既然现在没有利他的因缘,就选择自己的突破。他带了几个贴心的徒众,在一个非常好的弘法因缘当中,毅然决然断除外缘,离开了瓦官寺到了天台山。
到了天台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再往下看。
师初至佛陇,一日入坐,忽于后夜,大风拔木,雷震动山,诸魔鬼魅,一时俱现,状甚可畏,师安心空寂,诸魔自退。魔复作父母师僧之形,乍枕乍抱,悲咽流涕,师深念实相,体达本空,一心寂静,忧苦之相,寻复消灭,强软二缘,所不能动。至此云开见日,万境洞明;妙慧深禅,法乐内充。
智者大师到了天台时,没有马上盖道场,他结了几个茅棚,主要选择自修。去天台山之前他先到佛陇山,结了几个茅棚,修法华三昧,跟所有弟子们,拜佛、经行、诵经、修止观等等。
有一天在三昧当中,突然间“大风拔木,雷震动山,诸魔鬼魅,一时俱现,状甚可畏。”这就是大丹将成,群魔环绕。一个人要成就大功德之前,在《楞严经》上说,一定要先破魔。因为他从生命的一个水平要提升到另外一个水平时,一定要先把障碍破掉。
用什么方法破魔呢?安心空寂。《法华经》的思想,一心三观很重要。安心空寂,不是跟外境对峙,那是第二义谛。真正的第一义谛是:不随妄转,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要知道所有的外境都是虚妄的,只要不跟它感应,它自己会消失掉的。
为什么外境会变得那么强大呢?《楞严经》上说,是你给它力量的。你说,这个人对我伤害太大了。错了!他对你的伤害是你给他力量的,是你攀缘他。所有外境的力量都是自己定义的,它对你重不重要,也是你说了算。你把能量收回来,正念真如,不随妄转,它就什么都不是了。
所以,按照天台教观的意思,我们不能够去改造人生,但是可以去解读人生。人生因为业力的缘故不能改变,不会因为修了法华三昧,过去的业就不认账了,没有这回事,但是面对事情,你的处理方法可以不一样。
也就是说,它跟你之间没有互动,你不是把它消灭,而是跟它互动的那条线被你切断了。你的心开始内收,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过去为什么受伤呢?因为向外攀缘,跟它感应道交。外境要伤害你,要有一个过程,要有一个桥梁,就是要等你把心释放出来,就是说业力必须跟妄想结合才能构成伤害。你自己的心不打妄想时,只有业力,它不能构成伤害,因为它没有办法感应。所以这个魔没办法了,就自己消失掉了。
这个叫硬贼,我们再看软贼。
魔王看到硬贼伤害不了智者大师,就用感情来触动他,变成他过去的父母师长的相状来依靠他,来拥抱他,来哭泣,希望能够触动他的感情,破坏他的禅定。智者大师“深念实相,体达本空,一心寂静,忧苦之相,寻复消灭”。他也是一样正念真如,观察“何期自性,本来清净”。这些都是虚妄的因缘假相,不迷不取不动,它自己就消失了。这时就是强软二贼,所不能动。
被渣男他哥抱回家后 我的宗门,只收废人 魔劣:掀翻格局,从入学一高开始 进军乐坛从恋综开始 大演武 狮醒东方 从1998开始,我成为足坛教父 奥特搞事日常 作为一个地球人,穿越进你们修真界我也很绝望阿 漫综:从海贼开始修真 天缘巧合之小神医郑义宝 这灵气有毒啊 名族崛起之科技与修行 肉身武圣:从修炼鹤形拳开始 邪恶赛亚人杀穿漫威 冬雾尽时 当游戏映照进现实 被雷劈后,废柴小师妹惹上大人物 [排球]伤停补时 电锯人:从双神威开始
...
好巧啊,你喜欢的样子,我都有!...
因缘际会之下,被人误认为是省府高官的亲戚,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从此踏入官场官路崎岖,谁可平步青云?盘根错节,能否脱颖而出?欲望诱惑,又将如何以对?宦海商途,赵长风究竟会抵达怎样的彼岸?--------------------本书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请勿与现实中人物对号入座。-----------------宦海无涯一群23617003(已满)宦海无涯二群77425725(已满)宦海无涯三群4872132(有少量空位)宦海无涯VIP书友群78168175(申请加入时请报起点ID)欢迎书友加入和老夏一起讨论!...
一代兵王神医唐渊,因为战友意外牺牲而退伍。为了照顾战友在乡下的亲人,唐渊来到偏僻林家村。且看唐渊搞农业,发展旅游,将偏僻荒芜的林家村建立成一个世外桃源。我本要隐居山林,奈何一身起死回生的神奇医术,招来无数烦恼。...
你,做好了随时直面死亡吗。有的人,人生如一本书,不打开,你看不到里面的内容,你也许会嗤之以鼻,总感觉无所谓的与己何干。打开了,当你看见了里面的内容,引不起你的共鸣,你也觉得乏繁可尘,当你能读懂的时候,你又觉得不过尔尔,呵呵。有的人,人生如一盏茶,苦涩浓郁是他,清淡回甘亦是他,余韵悠长亦可,沁人心脾亦有。如高山,如流水,如蜿蜒的溪流,如波澜诡谲的江河,如汹涌澎湃的大海,如淡淡天上浮云,如空空人间至味,如点点夜空繁星,如呵呵,很多很多,更有自己的滋味。人的一生,经历的事情可多可少,当你想要添点味道的时候,那你就勇往直前,自有千般滋味待你,当你想要平淡度日,亦可退一步渡了自我。和风煦日,暖烈骄阳,究竟是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不去自己品味践行,您怎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感恩感恩,‘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呵呵。人,有的时候想要清淡素雅,却偏偏活成了故事。...
国军国防部最高绝密军事计划实施之前,被卧底保密局的中共蝶二号周森偶然获取,但在传递情报过程中,周森的上线被杀。随即,保密局局长知道了有一个蝶二号藏在保密局中。一时之间,敌中有战友战友中有敌人,敌我难辨。...
天价娇妻很撩人是慕安叶子言的经典都市言情类作品,天价娇妻很撩人主要讲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