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们了解了这些思想与观点,再回过来看中国文化,在尧舜当时,人事与制度并没偏废,而把这两方面&ldo;谨权量&rdo;,像天平一样,法规与人事,配合得非常好。我们现在社会上就经常看得到,有时候去机关办事,磁了钉子,一肚子牢骚回来,可是没有办法,因为机关里的人照法规办事,遇到法规上某一部分会互相抵触的,上面没有作过深入的研究,而给下面的人找了很多麻烦。在我们古代的人治思想,法规因人事而变的原则,情形就两样,究竟谁好谁坏,的确难下定论。这是介绍了&ldo;谨权量,审法度。&rdo;两句话当中,所产生的很多的联想。
第三句&ldo;修废官&rdo;。古代官者管也,就是管事的人。严格的研究起来,中国古代所谓作官,在秦汉以后,才变成特殊阶级,在上古时候,如国父所说的,是管理的意思,服务的性质,是对某事的主管人员而说。&ldo;修废官&rdo;也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就是说,在尧、舜、禹以后,经过殷商的阶段,政治荒废,到了周朝重新整顿起来。第二层的意义,一个制度,一个法规,一个行政措施,依我们中国《易经》的道理,是没有不变的。很好的计划,施行下去,到了下层,经过空间或者时间的关系,今天这个办法对,明天情况变更就不对了,非变不可,不变就会出问题,所以修废官等于说兴废之间要多注意。
这三个重点把握住,了解周朝政治思想的大概规模,就好办了。&ldo;四方之政行焉&rdo;,为什么说&ldo;四方&rdo;?中国上古的政治制度,虽说中央集权,但四方都是诸侯,地方分治,实际上他是&ldo;中央分权&rdo;。
承先启后
根据近几十年来西方文化的说法,中国上古如周朝,中央反而没有集权,地方的权力非常大。所谓的中央集权,只是道德上的领导,思想上的领导,而行政上的指挥,多属于地方。所以他说&ldo;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rdo;这三点注意到了,四方之政自然行得通了。缩小范围来说,个人也是这样,一个家庭中处理事情也是这样,中国文化向来宗法社会‐‐族有族规,家有家规,治家之道也是一样的。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重点,美国人也想走这个路线,老实说他没有深厚文化基础,是走不通的。这里引用的几句话,是说周代以后,就是这种做法。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是由宗法社会的基础而来的,&ldo;兴灭国,继绝世。&rdo;过去已经灭掉的国家,万一这个国家没有后人,就要把他远支的宗亲找出来。所以周武王统一了中国以后,分封诸侯达两三百个国家,而所封的并不全是周文王的儿子,如当时的宋国,就是殷商的后代,许多都是曾经一度灭亡的,周武王再封建,把这种国家重新建立起来。
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到后世,如刘邦、项羽他们起来推翻秦始皇的暴政,当项家初起的时候,还不敢自己称王,要找出楚国最后一个皇帝的孙子怀王出来,奉为义帝。在我们现在看来觉得奇怪,项家起来就起来了,为什么要找个小孩子出来为帝?这就是宗法社会的思想,必须要找个帽子戴上。这固然是项家的权术,但从道德的观点看,中国人始终有这种&ldo;兴灭国,继绝世&rdo;的精神。后来刘邦称帝,却封赠了项家和战国时代好些后人,这便是汉代初兴时的可爱可敬之处。
我对外国朋友说,这是他们办不到的,拿美国来说,尽管他们没有领土的野心,但是仍有经济市场的野心,过去我们中国帮助一个国家,尤其帮助附庸国家,平了他的内乱,建立或稳定了他自己好的政权,就把兵撤回来,只有一个条件,岁岁来朝。如唐初&ldo;万国衣冠拜冕旒&rdo;的时代,财物上我们实际贴很多,绝没有领土或经济的野心,这是中国文化与众不同的&ldo;兴灭国,继绝世&rdo;的政治哲学思想。现在美国既非王道,霸道也没有搞好,所以想走这个路子可走不通,结果许多的国家,像切西瓜一样,被他切成了两半。所以我说他们到底不过两百年历史,这一方面若要到中国来当学生,至少还要学一百年,以我们自己的文化,研究全世界历史文化的精神,在这个对比下,就看得出来,人类应该走什么路。而周朝走的是传统的正确的路。
&ldo;举逸民&rdo;,所谓&ldo;逸民&rdo;,就是纣王的时代,许多人不同意纣王的做法逃走了,避世于海外。到了周武王统一天下以后,把这些人都找回来,给他一个相当好的位置,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与思想,这样人心就归顺了。由这三点来讲,我们看自己的历史,过去讲仁讲义,现在讲就很难了。过去某人的家庭出了问题,朋友就把这家庭的担子挑起来,这就是义,也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以前我们疏忽了两个东西:一个是特殊社会的组织,另一个是宗法社会的被破坏。这相当重要,中国人过去的祠堂,初一、十五,都召集族中的年轻人读训,那时读的尽管是清朝的圣谕‐‐康熙写的广训,教人如何孝顺父母、如何作好人好事,原来是作为政治的安定力量,后来变成宗法社会非常好的中心思想。我们当时疏忽了这些东西,只有爱好自己文化的人,感到非常严重。现在更加上思想的离析,这些东西破坏了。所以这些地方我们要了解,这些精神,在宗法社会中,为朋友卖命,替朋友挑担子的这些事,普遍得很。为什么这样做?就是几千年&ldo;兴灭国,继绝世&rdo;深厚文化教育的结果。
养生送死无憾
所重:民食、丧祭。
这句话,古书上圈点的句读作:&ldo;所重民,食丧祭。&rdo;这个句读,我不同意。不要以为古人大儒讲的话,就一定是对的,我们为真理,为了求真,对的就是对,不对的就是不对,大儒不一定没有错,错了的事多得很。像我们这些连小儒都不够格的经验,常有写错字的时候,学生看到也不讲,后来自己发现,问他们为什么不讲?他们说老师写的怎会错,像这样的态度就糟糕,老师不一定就对,要多提意见。即使我对了,学生没懂,多提意见问一声,也不算错,为什么只是听话?所以对古人的话,也要注意。这句话是说,施政所注意的重点,在民食,人民的生活;其次丧祭,就是送死。换言之,政治的重点就是养生送死,这是关于经济方面的。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这里是另外四个原则。上古的政治,始终是宽,这是儒家的主张。道家则主张宽猛并重。我们读历史读到用猛的时代,就是法治,严格的管理;宽则是讲礼治,如历史上有名的汉唐时代。
说到这里,想到另一个问题,近四五十年来的一般人喜欢研究明史,而且最喜欢研究明代后半纪的历史,这事怪得很,大家为什么喜欢研究明史?是否与清代有关?与我们推翻清朝的革命有关?其实这些都不是理由,我认为这是一种历史的风气,如以《易经》的道理来看,这是一个怪现象。为什么我们专研究这些,不去研究汉代怎么兴的,唐代怎么兴的,这些兴旺的气象为什么不去研究?
如何修证佛法 卿宓 小崽崽他超行的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我爱吃肉肉 修车沦陷 孟子旁通 一树海棠压梨花 何如 温故而知新 猫犬系男子 烈狗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易经杂说 历史的经验 你妈就在那里 唯识与中观 桃色镜头 严拓
凌锋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直到他得到了一个神奇的手机。从此,凌锋成为了一名英雄,必须接受手机时不时传来的召唤信息,到各种神奇的世界执行召唤师给他的任务。完成任务获得金币,可以在手机里购买各种技能修炼功法药品甚至人民币。凌锋被召唤去过古代,也去过各种小说电影电视游戏异界未来等等各种神奇的世界,有一天,凌锋发现他也成为了一名召唤师,能够把各种拥有奇异能力的人召唤到现实世界。从此,凌锋的生活,精彩起来。...
当今小说,穿越横行,主角一不小心也入了这个潮流,所以,这是一个异世大陆的故事。...
平凡应届生薛畅,不小心陷落到了传销组织,被梦师顾荇舟进入梦中成功搭救,意外得知自己竟出身梦师世家爷爷是梦师世界流芳的英雄,父亲则是身败名裂的通缉犯。家族矛盾在他身上一触即发,梦师世界的大门也随之向他敞开。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人生中,对梦师世界一无所知的他,一下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杀人犯的儿子,英烈的孙子,疑似兽类的超强能力,各种猜疑将他推至风口浪尖。每一方势力似乎都与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现实与梦境交织带来的使命,权力与命运的纠缠中,薛畅踏入了梦师的成长之路。...
退伍回到都市,叶秋本打算安安静静的享受生活,却阴差阳错的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上门兵王叶秋吴馨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主角叫桃花和尚的小说是隔壁有只桃花妖,它的作者是娉安所编写的仙侠奇缘类小说,内容主要讲述一只桃花妖看上了隔壁山头的小和尚,准备打晕了拖回家的故事。桃花一直觉得喜欢一个人是件极简单的事。喜欢,在一起,然后一起做羞羞的事。可等她真的喜欢上一个人,搭上半条命之后才发现,原来光是在一起就有那么难。...
一代战神秦九州重归都市,为弥补遗憾,搅动风起云涌,以不败之资横行四方,诸天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