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与上面的话连接起来就懂了。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真有了仁的修养,就不会特别讨厌别人了,好比一个大宗教的教主,对好人固然要去爱他,对坏人也要设法改变他、感化他,最好也使他进天堂,这样才算对。所以说一个真正有忠于仁的人,看天下没有一个人是可恶的,对好的爱护他,对坏的也要怜悯他、慈悲他、感化他。
下面讲仁的重要: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
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
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是儒家仁的修养,一个人要在心地上下工夫。刚才我们提到《孟子&iddot;尽心》篇,就是讲研究孔子&ldo;仁&rdo;的学问,我们应该读读《孟子&iddot;尽心》上下两篇,对于仁的涵义会有更深切的领会的。
孔子说,富与贵,每个人都喜欢,都希望有富贵功名,有前途,做事得意,有好的职位,但如果不是正规得来则不要。相反的,贫与贱,是人人讨厌的,即使一个有仁道修养的人,对贫贱仍旧不喜欢的。可是要以正规的方法上进,慢慢脱离贫贱,而不应该走歪路。接着他讲:&ldo;君子去仁,恶乎成名?&rdo;他说一个人去了&ldo;仁&rdo;字,就没有中心思想。即使其他方面有成就。如文学高的,不过是一个才子风流而已,知识渊博的不过是一个才人而已。所以君子没有&ldo;仁&rdo;这个境界,就没有中心思想,既没有中心思想,靠什么成名呢?所以做学问的人,&ldo;无终食之间违仁&rdo;,就是说没有在一顿饭那样短的时间违背了仁的境界。&ldo;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rdo;造就是创造、作为,次就是这个情况。这句话是说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靠仁;倒楣的时候不颓丧,不感觉到环境的压迫,也靠这&ldo;仁&rdo;的修养而安然处之。换句话说,得意的时候,要依仗仁而成功,失败了,也要依靠&ldo;仁&rdo;而安稳。
兼收并蓄见仁心
因此他说明达到仁的修养: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
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
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他说我没有看过一个真正喜欢仁的人,讨厌那个不仁的人,看不起那个不仁的人。拿我们现在的观念来看,他是说我没有看到一个真正爱好道德的人,讨厌一个不道德的人。为什么呢?一个爱好&ldo;仁&rdo;道而有道德的人,当然他的修养几乎无人可以比拟,实在很难得;可是,他如果讨厌不仁的人,看不起不仁的人,那么他还不能说是个仁者。但有些人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宋儒的解释,认为爱好道德的人,讨厌、看不起不道德的人,就是仁的境界。这样一来,宋代以后的儒家,意见纷争,越来越多。我们看《论语》的原文,并不是这样解释。因为接着下面就说:&ldo;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rdo;,意思是说,一个仁者,看到一个不仁者,应该是同情他、怜悯他,想办法怎样把他改变过来,这是真正仁者的用心。我们讲道德,别人不讲道德,我们就非常讨厌他,那么我们是同样以&ldo;不仁&rdo;的心理对付人家,我们这个仁还是不究竟。所以孔子说:&ldo;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rdo;这是孔子讲的忠恕之道,推己及人的写照。我觉得冷了,想到别人也怕冷,要别人快去加衣服;想到自己,就联想到别人。假如我自己仁,看到别人不仁就讨厌,那我也是不仁。
下面跟着是讲&ldo;仁&rdo;的用:&ldo;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rdo;这是他假设的话。他是说,仁是很难的修养,人本来有爱人之心。我们观察一个幼儿,同情人家的时候特别多,后来渐渐长大了,心里的厌恶也越大,仁心就不能够发挥。所以他说仁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但几乎没有人能在一天当中,用心、处世,完全合于仁道。假使有,他仁的修养必然很高超。只要立志,没有说因力量小而达不到仁的境界。但是他又补充一句,也许有力量不足而达不到的,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这种情形。
这篇从开头的一节,到这里为止,都是讲仁的体与用。所谓体是内心的修养,如何做到仁、爱人;仁的用,有推己及人的精神,心胸宽大,包容万象,能够感化他人,这是仁的用。
讲了仁的体用之后,下面引伸讲仁的修养方法: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说人的毛病,各于其党。这个&ldo;党&rdo;不要以现代的观念来解释为政党之&ldo;党&rdo;。古人所讲的党是乡党,包括了朋友在内。儒家思想,时常用到这个乡党的观念。古代宗法社会的乡党,就是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交朋友等社会人际的关系对一个人影响很大。孔子说一个人会有过错,往往都是社会关系的因果。我们在社会关系中看到一个人的过错,譬如某人作人的态度非常坏,而我们看得清楚,那么自己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同样的过错,假如有,就改过来,假如没有,就更加勉励。所以看看人家的过错,可以引发仁的修养。
了知生死不相关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个&ldo;道&rdo;就有两个研究了。前面曾提到过,在《述而》里头,孔子真正的学问精神是讲&ldo;仁&rdo;,他的根基则在于&ldo;道&rdo;。所谓:&ldo;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rdo;这是孔门学问的四大原则。那么这个&ldo;道&rdo;是什么道?这是很难讲得清楚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来了,我们前面稍微提过,研究上古时代的&ldo;道&rdo;字与&ldo;天&rdo;字,都有几个意思。同样是个道字,用处不同,有时&ldo;道&rdo;是代表形而上的所谓本体,就是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也是指人生宇宙万有最初的那个本体。老子说:&ldo;道可道,非常道。&rdo;第一个道是指那个本体。&ldo;可道&rdo;说可以用一个方法,一个原则把它假设说明。&ldo;非常道&rdo;,但毕竟不是平常的假设可以表达得出。就在这两句话中,三个同样的道字,意义都不同。中国文字有假借用的。碰到这些问题就很讨厌。例如&ldo;道&rdo;有时表示形而上的本体,有时候表示形而下的法则、原则、守则,如治道。又如《孙子兵法》说:&ldo;兵者,诡道也。&rdo;因为军事思想是活动的,用兵是不厌其诈的,一切为了打胜仗,这个&ldo;道&rdo;与老子的&ldo;道可道,非常道&rdo;,又完全是两回事。还有时候是道路的道,一条路叫作道。有时候又是指心性而言,是心性的本体,也就是理性、理念的最高境界叫作道。
那么孔子在这里讲的&ldo;朝闻道,夕死可矣&rdo;的道,究竟是形而上的那个道,还是形而下的那个心性的法则呢?无法定论,这个问题很大。在本篇里,后面有孔子对曾子传道的话,到那时再来研究,可以连贯起来解释的。如果在本起来讲:道是仁之体,仁是道之用。所以他说,一个人如果真正得了道,早晨得了道,晚上死了都合算,人生就是怕不闻道。
修车沦陷 何如 唯识与中观 猫犬系男子 小崽崽他超行的 温故而知新 如何修证佛法 卿宓 孟子旁通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严拓 桃色镜头 易经杂说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你妈就在那里 我爱吃肉肉 烈狗 历史的经验 一树海棠压梨花
天赋榜财富榜强者榜穿越到这个任何事物都要用榜单来评个高低的奇怪世界,王野有点慌激活了无限打榜系统,王野有点小开心超越榜单名次可以获得无限奖励,王野更开心了若干年后,看着宇宙间所有榜单上唯有绝色佳人榜没有自己的名字,王野终于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天地生咒印,化而可行之。咒印相合,可行搬山倒海之举,可行隔空杀人之术。更有能者,上可裂天穹,下可煮沧海。一个魔道头目到仙派大弟子,顾非终究有了属于他的咒印术。...
我,是不会成为回忆的降临之时,天地色变。一切,都还只是开始这里,有一个奇迹之地,其名为无限!(书友群一七一七七八四三一)(二群一七六七二八五三八)...
你很快吗?可惜,你不能穿越空间,哼,想抓我,进空间金字塔吧,前提是,你有空间之术,否则,老子就是十层空间主宰者!...
当皇帝,还要当长生不死的皇帝!时有士人评帝亲小人而远贤臣。帝残暴,屠城逾百。帝荒淫,远胜商纣夏桀。帝独断专行,不纳良谏!刘轩一脸厌恶都杀掉!...
梁勇,作为一个瘸子赘婿,在岳母家处处受白眼,任人欺负!一次车祸,让梁勇从废物赘婿变成了极品龙婿,瞬间打脸岳父岳母,甚至一向对自己冷淡的妻子也开始变得热情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