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但是那么修道的人,一般的修道都认为,修道的人没有喜怒哀乐,一般人的观念里头认为,修道的人一定什么都不生气的,你把他的头、鼻子割掉了倒过来装他也不生气‐‐那叫做泥巴人,不是修道。修道不然!形上讲体,喜怒哀乐未发的,适当有喜怒哀乐,还是个人,但是要发而皆中节,恰到好处。这个叫做&ldo;和&rdo;。真的不起用,换句话说,喜怒哀乐都不动,在佛家来讲,是小乘罗汉的境界。大乘菩萨的境界是&ldo;发而皆中节&rdo;,他就能够入世。比如说今天你爸爸妈妈死掉了,你说,因为我修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我哭都不哭‐‐你把它压下去,还有情感哪!真的连情感都没有,那这个道这个中庸不必修了,这个是叫做&ldo;昏庸&rdo;,那不叫做&ldo;中庸&rdo;。当然,亲生父母过世,或者看到人家遭遇大悲惨的事,掉几颗同情之泪,是应该得很噢!&ldo;发而皆中节&rdo;。当然,在这里听中庸的时候大家很平淡,一个人一进来&ldo;唉呀,我的妈呀!&rdo;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起来,那就不中庸了,不中节了,疯子。要&ldo;发而皆中节&rdo;,所以,当为孝子的时候为孝子,当为忠臣的时候为忠臣;出家就是大法师,在家就是大菩萨;做媳妇就像个媳妇,做儿子当然像儿子。当然鼻子像鼻子,眼睛像眼睛,反正样样&ldo;中节&rdo;了‐‐恰到好处!啊!人生&ldo;中节&rdo;叫做&ldo;和&rdo;。
换句话说,&ldo;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rdo;是体,修道,&ldo;天命之谓性&rdo;。那么&ldo;发而皆中节&rdo;就是&ldo;率性之谓道&rdo;。那么怎么样去修它呢?所谓中,就是这个体;和,就是这个用。所谓&ldo;中也者&rdo;,那个境界,我们学佛的讲&ldo;万缘放下&rdo;,万缘当然包括了喜怒哀乐,都放下了,这是中‐‐道体。&ldo;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rdo;,根本的道体。但是得了道不能不起用啊!不起用何必修这个道呢?起用要&ldo;发而皆中节&rdo;,所以你说古人也辩论啊,修道能不能发怒?尧舜也发怒噢‐‐武王一怒而安天下。这种怒多怒几回蛮好的,天下太平!为什么不可以怒啊?所谓怒目就是金刚‐‐你看佛家的庙子,瞪起眼睛、拿起武器、要吃人,魔王一样的,他也是教化,只好拿这个教化;慈眉就是菩萨。怒目金刚、慈眉菩萨,是喜怒哀乐的变相,都是道之用。所以说,要起用,用到恰到合适的时候,&ldo;和也者&rdo;,&ldo;天下之达道也。&rdo;达者,能够用;不能去用,这个道修来干什么?没有用的。
所以,&ldo;中&rdo;跟&ldo;和&rdo;,一个&ldo;体&rdo;,一个&ldo;用&rdo;。体用要不分,要合起来,体用不分。光用而不能返回道体,那就是普通人,在佛家讲,是绝对的凡夫;光晓得清净就是道、不能起用,在佛家的观念就是罗汉,没有用,死东西。所谓禅宗就骂人&ldo;死水不藏龙&rdo;,没有用。所以,由体归用、舍用归体、应用自在,佛家叫做&ldo;观自在&rdo;‐‐观自在菩萨。儒家叫中、和。&ldo;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rdo;那境界大了!
体、用,一切无一不在道中;整个的宇宙,一个宇宙的中心,合拢来,天地的这个宇宙,地球在空间的转动,太阳、月亮转动,它因为在这个宇宙之&ldo;中&rdo;,不偏,永远在这个中心点在转。所以人这个修养,效法这个天地呀,到达这个中和的境界,&ldo;天地位焉&rdo;,跟天地同位,同一位,所以道家修道成功的人,他也吹这个牛:&ldo;宇宙在手&rdo;,修道成功了,宇宙抓在自己手里;&ldo;万化由心&rdo;,一切变化由他的心念一动,就是所谓&ldo;神通&rdo;。儒家不讲这一套,这些在儒家看来是鬼话,不谈这个,只讲道理。&ldo;天地位焉&rdo;,就是智慧、神通,无一不自在,本位的,也就是禅宗六祖悟了道以后,&ldo;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rdo;。(这是)&ldo;天地位焉&rdo;。
&ldo;万物育焉。&rdo;一切万物一切众生生命的根源,就是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在儒家叫&ldo;中&rdo;、&ldo;庸&rdo;,他的境界修养到最高的‐‐致中和。那么,我们拿道家的道来讲,这个道家的道就是清虚、上清‐‐道家说:&ldo;老子一气化三清&rdo;,太清、上清、玉清‐‐整个太清的境界。拿佛家来比方,这就是大涅槃境界,啊!大涅槃的境界,一切圆满,一切归一。所以他说,道是这么一个东西。现在首先告诉我们中庸,中庸的修养。这里附带讲,我们就学术上的研究有个声明,从宋元以后,讲做功夫修养,理学修养,都讲&ldo;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rdo;;但是,在我的观念,《中庸》《大学》百分百地对,没有错;(但你)自己可不要认错了!‐‐喜怒哀乐是情啊!不是心哦!不是念。喜怒哀乐是情。在中国文化里头情跟性两个是分开的。
&ldo;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rdo;,性;喜怒哀乐来,就是修心,没有见性哦!&ldo;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rdo;,讲修心哦、所谓明心哦!拿佛家禅宗讲明心见性那个明心哦!下面这一段&ldo;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rdo;一直到&ldo;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rdo;,是明心哦,不是见性哦!所以中国《礼记》分这个人&ldo;性&rdo;与&ldo;情&rdo;,人的情就是感情、情绪,情绪分七种,所以叫七情六欲。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这是《礼记》所讲的&ldo;七情&rdo;。主要的这个四柱,算八字一样的喜怒哀乐四柱,这四种情绪是我们经常动,但是心理的思想,那个&ldo;见性&rdo;在哪里呢?&ldo;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rdo;那是见性。心,那个性、那个动念,我们思想那个动念怎么来怎么去,看不见的啊!所以老子经常比方它是&ldo;隐现莫测&rdo;呀!佛也说是这个东西是无所从来也无所去的。那么,为什么儒家的修养侧重于情呢?后世宋明理学家十个有八个,几乎把喜怒哀乐当成是心理作用。这是错误的,大错误!喜怒哀乐(是)情绪哦!这一点,我特别向诸位提出来。
也许我等于常常讲的话,是推翻了古人的。假设早生八九十年,这样上课的话,明天讲话的东西就没有了,哈!就掉了。现在的民主时代,可以把这个学术的错误提出来。这一杆子一打,几千年的人统统一棒子就下去了。他说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要搞清楚啊!譬如我们一个人,你看有人,我们在座的人大家有这个经验‐‐今天你好好的,突然有个人、有个同学、朋友来看你,你发了很大的脾气,很不高兴。你自己想想很无聊,&ldo;他也没有得罪我、来看我,蛮好的么!&rdo;嘿,为什么今天情绪很不好?这个情绪里头一定有(两个字,未听清)那个脾气,怒,很怒!这个情绪是生理来的;理性上想:唉!何苦呢?对人家笑一下也好啊!可那个脸上绷不起来笑诶!那个神经拉不开啊!牙齿都咬紧了,皱眉(怀师做表情,众笑),啊,就是这个样子哦!因为对人家真讨厌吗?没有啊!可自己情绪非常闷。所以喜怒哀乐是&ldo;情&rdo;,不是性。
但是《中庸》教我们做功夫修养,先把&ldo;情&rdo;‐‐即所谓变化气质。&ldo;情&rdo;大部分是属于生理上的、身体的关系‐‐生理上气质变化了,养心养到中和的境界不会不见性。所以,修心不会不见性。所以,修心自然就可以养性。佛家讲明心见性,儒家是修心就养性。所以喜怒哀乐始终培养到和平,永远在和,和就很难了。一天到黑既无欢喜也无悲,很平静,太难了!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温故而知新 斯文败类 两面派 唯识与中观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南怀瑾说佛:现代学佛者 笨狗 太极拳与道功 如何修证佛法 何如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 烈狗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圆觉经略说 我说参同契 论语别裁 金刚经说什么 白话易经 影帝他是只舔狗
城市变成了饕餮的盛宴,恐怖的怪物四处游荡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鲜血染红了天穹,入侵的天外异虫,以人类为宿主,以杀戮为乐趣,为这个世界挖了一座坟墓。...
一纸婚约,她成了他有名无实的妻子。一次邂逅,她成了他实实在在的炮友。民政局前,她拿着契约协议,平静地开口契约到期,该离婚了。指尖捏着她的下颌,指腹触碰着她的唇,纪修渝沉稳地开口新的契约现在开始,夏惜之,我许你余生。她以为这辈子只是炮灰,却不曾想他将她捧在掌心呵护。爱她宠她,让她身处幸福的顶端。却不想站得越高,摔得越惨。夏惜之,滚!纪修渝冷峻地开口,眼里迸射着冷意。面容苍白,夏惜之的眼中泛着泪花你,爱过我吗?你配吗?纪修渝鄙夷而嫌弃地回应。夏惜之苍白一笑,决然地转身。却不知在她身后,纪修渝的眼里闪过痛楚。...
四年前,家族突变,父母惨死,最好的闺蜜背叛她,卷走钱财,杀她儿女!四年后,她化身顶流影后,携子回国,虐闺蜜,踩白莲,拿奖到手软。一时间树敌无数,众多女星恨不能杀之后快。颜冉努力有用的话,还要天才干什么?我就喜欢你们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柠檬精们大满贯影后又怎么样,还不是连孩子亲爹都不肯要你!晚上,黎大总裁,乖,我们不立单身人设了,明天结婚吧。...
红旗由作者浪子刀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红旗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紫微降世,社稷将兴天命之子…女玖闻,还有贪狼,破军,文曲,武曲诸星,以及大赤王朝开创以来最开明的大帝芸芸众生,会在他们的带领下走上什么样的未来呢?...
主角乔梓沐薄奕琛辈子的乔梓沐和薄奕琛纠缠了整整十一年的时间,她最厌恶的男人就是他,因为他的出现,才会让乔梓沐和自己心爱的男人分开了,从那以后,她每天都想尽了各种办法去离婚,可是却在生命的尽头,她才明白,薄奕琛到底有多么的深爱着自己。因此一朝重生到几年前,乔梓沐却只想用自己的余生去陪伴在这个男人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