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太和十七年九月深秋,枫叶满山,长空如洗。北魏百万大军间关万里,终于抵达洛阳。孝文帝使李冲令大军就地驻扎待命,诏令后续部队来会。诸鲜卑大臣虽仍不愿内迁,但更惧南伐,故只得相从,不敢再提出异议,遂定迁都大计。北人南迁,规模无如此番之大者。
——第九十二回题引
诗云:自从晋帝失关中,中原遍地羌胡营;若非孝文改体制,江北华夏不传承!闲言道罢,书接前文。且说李冲献策议立三长制,为文明太后激赏,遂升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不久转为南部尚书,赐爵顺阳侯,赏赐钱财每月达数千万,复进爵为陇西公。太后暗送珍宝及御用物品充其私宅,外人无从知晓。李冲向来清贫,至此始为富豪。但以谦虚自约,既能聚财又能散财,近自亲戚远到乡里,无不均沾其利。漂泊贫寒之人,门第衰败旧友,依其晋升者极多。北魏循旧俗对王公大臣都直呼其名,但孝文帝常称李冲为中书而不称其名。文明太后去世后,文帝对李冲厚待更胜于前。李冲精习鬼谷门绝艺,尽忠侍奉皇上,勤劳忧国,朝中旧臣皇亲国戚无不佩服。于是天下归心,境外耳闻目睹,皆视作天下奇才。至孝文帝改设官署,制定五等爵制,特命李冲参与制定典礼,封荥阳郡开国侯,食邑八百户,任为廷尉卿。不久升侍中、吏部尚书、咸阳王师,立太子后,复拜为太子少傅。至此李冲在北魏朝廷立足已稳,于是便以鬼谷掌门之责自任,欲助孝文帝平定天下。既欲平定天下,则恢复中原故都洛阳为首要战略,不可偏安于塞北之地。李冲计议已定,便以少傅身份,日行间言,游说孝文帝迁都之事。将由来过往之事,前后利害讲明,孝文帝大悦,遂决意迁都洛阳。
北魏自建国以来,长期都于平城,未曾改易。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飞雪,风沙常起,且远离中原,对江南更是鞭长莫及。孝文帝被李冲多日开导,即已胸怀天下之志,便决定迁都洛阳。为保证顺利迁都,孝文帝纳李冲之计,先行周密部署安排;乃于太和十七年五月召集百官,宣称要大举伐齐,以继列宗列祖遗志。在朝会上问计于群臣,任城王拓跋澄先出班反对,鲜卑勋臣大半附议。孝文帝依照先前与李冲之议,先不驳斥,乃于退朝后召见任城王,屏退左右,单独与其计议道:“此次举动,的确不易。但国家兴自塞外,徙居平城,是用武之地,但不能实行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实在难也!彼崤函帝宅,河洛王里,朕想趁此南伐大举迁居中原,不知任城王意下如何?”拓跋澄被孝文帝提醒,表示赞同。孝文帝即令修造河桥,以备大军渡河;并命尚书李冲负责武选,选择才勇之士。七月,立皇长子拓跋恂为太子,发布文告移书齐境,声称南伐;下诏在扬、徐二州征集民丁、召募军队;又使广陵王拓跋羽持节安抚北方六镇,调发精骑。宗室勋旧只道大军南征,不知欲迁都洛阳。
太和十七年八月,孝文帝拜辞冯太后永固陵,率领群从百官,步骑百余万从平城出发南伐。乃命太尉拓跋丕与广陵王拓跋羽留守平城,以河南王拓跋干为车骑大将军,负责关右一带军事,与司空穆亮、安南将军卢渊、平南将军薛胤等共同镇守关中。临行之际,太尉拓跋丕奏请以宫人相从,孝文帝厉声斥责道:“临戎不谈内事,不得妄请。”孝文帝加李冲为辅国大将军,率兵跟随左右,大军遂列队出城。拓跋宏全副武装,手持马鞭,驾马而出,鲜卑族群臣在马前叩头劝阻。孝文帝说道:“长驱南伐之策,朝廷已经制定,今大军将要出发,尔等尚欲强阻耶!”李冲早知众臣心思,于是不待其发言,自动下马上前跪拜,代鲜卑群臣高声进谏道:“我等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击败顽敌,坐于庙堂制服四海,而使南方有僭称之魁,实乃大罪。陛下鉴于天下尚未一统,亲劳圣驾,我等亦实欲捐躯尽力,效命朝廷。但今阴雨绵绵,前途遥远,洛阳小河尚且阻碍;况长江浩瀚,远在南方乎?若待修造舟船,必致军疲粮缺,进退两难。请陛下哀死怜丧,掉转大旗以归,乃我众人之望。”孝文帝闻听李冲只以这些无稽之谈谏阻,不由自觉好笑,故意问彼鲜卑贵族臣下道:“辅国大将军之言,可是你等心中之意否?”拓跋丕会意,乃高叫道:“我等皆乃此意,便请陛下回銮!”
孝文乃佯为大怒道:“此番南征统一天下意图,我在前番朝会时已详细说之矣。公等只不过以雨水为难,但天时亦未可知也。今夏既然炎热,故此秋天多雨,冬则必定晴朗。等到十月间时,若大雨犹尚不停,则为天意;如果彼时晴朗,进军何害?南军多习水战,我于冬季进军,得天时之助,夫复何疑?古云不伐敌国之丧,乃天下一统之时,诸侯各国之间所谓,不适于今日山河分崩离析,帝王统一天下大计也。事已至此,大军复回,岂不为敌国所耻笑乎?”李冲不待诸王开口,又进谏道:“夫平灭江南,一统天下大计,天下人皆不愿意,惟陛下一人独欲强为。汉文帝曾云:‘孤一人独乘千里名驹,究欲何往?’今亦是也。臣辞不达意,斗胆冒死请求,惟请陛下三思。”孝文帝暗道:“这是说的甚么东西?”
鲜卑诸王听得云苫雾罩,果然辞不达意,暗道:“哪个又不愿一统天下了?”不由个个摇头,却又插口不得。孝文帝愈加恼怒,高声大叫道:“朕正要经略天下,统一华夷,尔等腐儒反疑我远大计划,在此出征之际拦马阻征,咄咄不休。朝廷自有死罪之规,军中亦有禁律斩约,难道不能杀你!卿其勿言,自讨诛戮!”说皆扬鞭催马,便要启行。大司马、安定王拓跋休,左仆射、任城王拓跋澄等人又都哭个不停,拦驾劝阻。孝文帝暗道:“这戏再这般作下去,便是过分,非得穿梆不可了也。”乃故作怒不可遏,将手中马鞭排头介打过去,抽散李冲、拓跋休、拓跋澄等,挥令冒雨进兵。于是命将阻谏诸臣架至路边,六军进发。北魏举国兵马百余万人,一路之上阵容整齐,浩浩荡荡,直向南而行,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从京城出发以后直到洛阳,大雨连绵不绝,孝文帝仍命大军开拔,不许止息。
随军鲜卑诸王见此,乃相互约集,于夜间宿营之时皆至金顶大帐,复请回兵。孝文帝见此处远离平城,前面已近洛阳,于是心下大定,干脆将本意说出,慷慨言于群臣道:“今我举国南征,天下皆知。若无果而返,则南朝梁齐怎样看我?必乘势而向北追击我军矣;后世史官如何书我?必遗笑千古矣!我鲜卑部族自远祖伊始,世代居住大漠,岂非亦因违背众人意愿南迁,方定都平城,使我等后人得以享此无穷好处,以至一统江北耶!岂我远祖不恋故土,愿轻弃祖宗陵墓乎?或只今日诸公方有眷恋桑梓、狐死首丘之情乎?彼天道幽远,固虽非人所能预知,但必以人行之,以成帝王大业故也。若诸公固谓孤车驾不宜下江南,则应迁都于洛,定鼎中原,亦天意也。众卿以为如何?”孝文帝话虽不多,但字字铿锵,句句如同惊雷,在诸王头顶炸响。金帐中顿时鸦雀无声,众人皆反复品味天子适才之语。
李冲见时机已至,遂抽刀在手,立于帐中大声言道:“夫决大计者,岂能迟疑?所谓‘谋不与众,功不独享’,今日之事也。诸公赞成迁都者站左,反对迁都者立右,便请立决之。”说罢,一步先跨向左侧立定。任城王拓跋澄见此,亦引诸子侄趋左,与李冲并肩而立。安定王拓跋休等人尚在犹豫,立于右侧未动。前南安王拓跋桢乃引宗族子弟列于左侧,并昂声进奏道:“愚者对已成之事不明,智者预见于事未及发。大德不议于俗,大功不谋与众,非常人能为非常之事。今拓神都以延王业,营帝京于天下之中,周公谋之于前,陛下实行于后,故谓恰当。天下至重者莫非帝都,人至贵者莫非父母所赐之身,岂有他哉?望陛下保重龙体以合民意,且不孚众臣之望,定都中原,停止南伐。此乃臣等由衷之言,亦天下苍生大幸。”说罢引其宗族跪拜,群臣亦皆拜倒,高呼万岁。孝文帝闻言大悦,至此目的已完全达到,乃说道:“准卿所奏。孤便不下江南,定都洛阳可也。”诸王亦各大喜,辞帝归营。
九月深秋,枫叶满山,长空如洗。北魏百万大军间关万里,终陆续抵达洛阳。孝文帝使李冲令大军就地驻扎待命,诏令后续部队来会。诸鲜卑大臣虽仍不愿内迁,但更惧南伐,故只得相从,不敢再提出异议,遂定迁都大计。于是大批鲜卑族人源源不断涌入中原,皆至河洛之间择地而居。孝文帝急命李冲、拓跋澄等人带兵巡视诸部,安顿族人起房造屋,分屯州县,以防生变,半年之内,大事底定,井然有序。来年春三月,阳光明媚,草长鸢飞,孝文帝兴致大起,便命李冲、拓跋澄引三千军马扈驾,出洛阳城前往视察京畿诸部新居。
当日巡行于伊川,露营于野。孝文帝谓李冲及拓跋澄道:“我族迁洛之后,诸位王公及各部大人有何意见,此处并无他人,公等可以畅言之。”拓跋澄直言奏道:“我本世代游牧,今至中原,问题毕现:鲜卑人习以编发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汉语,不合中原习俗,此其一也;新迁之民初来洛阳,居无一椽之室,食无担石之储,不擅农业,人心恋旧,此其二也。此二事如不及时解决,则汉民恐惧思乱,鲜卑人只欲北归,我大魏社稷则岌岌可危矣。”孝文帝听他说的实在,俱是事实,不禁深以为忧。李冲见此,早从袖中抽出早已备好奏疏呈上,说道:“陛下南迁之时,臣已预料今日之局,并拟定改制之策,呈请陛下御览,并诏命天下。则期年之内,河洛平定,万民安堵,不劳圣忧。”孝文帝接疏细览,不由大喜,遂递与任城王。拓跋澄恭敬捧读已毕,亦惊喜不置,击节赞道:“若果如此,则不但安我族众,即平定天下,亦跷足可期也!”于是君臣巡视四方已毕,即回洛阳,命李冲细定改制方案,以备施行。李冲领旨,便急召王肃、李彪、高闾等汉族士人公卿,日夜密议,拟定变法纲领,呈报朝廷。孝文帝详细看过,大喜从之,立即着手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化。并以李冲为镇南将军,照旧担任侍中、少傅,委以营造洛阳重任。又改封阳平郡开国侯,食邑户数照旧不变。李冲领命,乃依照秘籍中匠门图册,自去规划。
旬月之后,户部来报,平城及边北尚有鲜卑各部酋长大人,留恋故土,不愿南迁。孝文帝复问计李冲,当如何应对。李冲此时已将《鬼谷子》通篇读完,烂熟于胸,见天子来问,遂轻轻一笑,附耳低言,可如此如此。孝文帝依议,即诏命起兵南伐,命鲜卑各部及北凉、西凉、柔然、高车等归降部族皆限期率部南下,至洛阳聚集,并将家属安顿京畿各州郡县,引兵随征。若逾期不至者,以通敌论罪,尽削官爵,收其部众。此令一下,各部不敢违旨,且征战之事本亦各自乐为者,乃皆引部族南下,云集关东河洛。孝文帝大喜,乃引车马南至淮河,耀武扬威;复诏令安南大将军拓跋英、平南将军独孤藻征讨汉中,征召雍、泾、岐三州兵六千人,戍守南郑;以李冲兼任左仆射,留守洛阳,并监督营造京城、宫殿。
李冲见孝文帝越演越像,大有弄假成真之势,急上表进谏道:“秦州地势险要,又接近羌人聚居之地。我西路军出动,道路迢遥,粮饷不继,兼氐人叛乱,百姓奔逃,致关中扰乱。今又预调戍兵,民恐愈加惊骇不安。若南郑不下,胡夷连结,其事难测。既克南郑,西路险阻,兼道千里,与关东隔绝,孤陷敌围,若遭敌攻,不能立救,粮尽难运,亦不可守。古人云‘马鞭虽长,不达其腹。’南郑于我即谓马腹也。古人攻城不占,仁君安民弃土;且王者举止以为拯民,敌人固守意在惜土,德行分也。今陛下美名远播,魏国境覆九州之八,国民十有其九,天下未服王化者惟漠北与江南而已。彼臣服已为时不远,又何必操之过急哉?臣谓今宜开拓关中疆土,多取中原城垒,多积资粮,足以应敌;然后设官委将,以备吞并天下。今钟离、寿阳临边不攻,赭城、新野近都未降,东路不守,西部何据?由此推论,我不戍守南郑为上。”孝文帝览奏从之,以其奏疏遍示诸将,表示从谏如流,乃调回西征将士,自亦引军还洛。李冲升任尚书仆射,仍兼少傅,改封清渊县开国侯,食邑不变。
孝文帝纳李冲之计,诈言南征西伐,至此不但完成迁都洛阳大举,且使鲜卑族中半数以上定居河洛,大计成于不动声色之间,毕于无形之中。于是又依李冲、王肃、李彪、高闾所拟之策,陆续开始全面汉化改革。论其改革内容,一为整顿吏治:诏命自延兴二年始,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劣者则受处罚,甚至降级。二为变革税制:自延兴五年始,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混乱之局,规定只由县级征收,征收时禁用大斗、长尺、重秤。三为颁俸禄制:自太和八年颁布俸禄制,规定地方守宰可按官职高低赐给俸田,所授公田不准买卖,离职时移交下任;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处死。四为改革官制:自太和年间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又按照家世官爵,将代北以来鲜卑贵族定为姓、族,姓为高,族次之,其中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班定姓族,使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
另依文明太后之前所定,继续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并禁胡语、改汉姓,令把鲜卑族人复姓改为汉人单姓。如皇族拓拔改为元姓,独孤改为刘姓,丘穆棱改为穆姓,步六孤改为陆姓,贺赖改为贺姓,贺楼改为楼姓,勿忸于改为于姓,纥奚改为嵇姓,尉迟改为尉姓。除拓跋皇族之外,以上八姓皆为功勋之家。此后数年之间,鲜卑一百一十八个复姓,全部自官方户籍中消失,不复见矣。为全面吸收汉文化,又诏命全国尊孔。孝文帝迁都洛邑后,立即下令加紧修建孔庙祭孔,又给孔子后裔土地银钱,令其恢复对先祖孔子祭祀。
孝文帝还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并以身作则,亲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华夏士族诸女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位兄弟聘娶妻室,命长弟咸阳王元禧聘故颍川太守陕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元干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广阳王元羽聘骠骑谘议参军荥阳郑平城女,颍川王元雍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始平王元勰聘廷尉卿陕西李冲女,北海王元祥聘吏部郎中荥阳郑懿女。六个王妃中,除代郡穆明乐女出于鲜卑,其余都是中原汉族士家。孝文帝还采用魏晋门第等级制度,在鲜卑贵族中分姓定族,根据姓族等级高低分别授以不同官位、给予不同特权。数载之间,孝文帝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各得发展,大见成效,史称“孝文帝中兴”。
列位看官!若论汉化改革,光明太后本是汉人,禀其祖上冯跋遗志,推行汉化自有用意,不难理解;而孝文帝力行汉化缘由,除受祖母多年影响之外,则鬼谷掌门李冲所起作用大焉,功不可没。若非此次诸胡汉化,可以想见,待一百年后杨坚一统华夷之时,则中国必皆被发左衽,满口胡言,九州之地皆蝌蚪符号,至若华夏衣冠、汉语及方形文字,皆归于湮没无闻,汉族亦必成为少数民族,沦为正统国民之外,反为“夷狄”,世界亦不复有“四大文明古国”一词矣。更无需说其后再有唐宋,使华夏文明、炎黄祖脉复起,大放异彩。既便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埃及、巴比伦、印度则文明早断,只能在其国前冠以“古”字,称“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而华夏文明从来未断,只称中国,而无须命为“古中国”也。此间民族文明延续大功,不可使李冲及其鬼谷门为历史尘埃湮没,列位看官需要明白。
后来史家论及孝文帝汉化改革措施,利弊得失皆明,众说不一。对于北魏拓跋鲜卑而言,其优势乃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劣势亦明,因一味照搬汉族政权政策,也就继承自晋室以来腐朽门阀制度,严重影响社会发展,乃致孝文帝死后国祚不永。后世便有史家强调北魏:“国势之衰,实始于此。一传而宣武,再传而孝明,而鼎祚移矣。”于曹魏时所创九品中正制,在西晋时已成自世家大族中选拔官吏之局,并演化出士族与庶族两大对立社会阶层。“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名言,门阀制度糟粕,至此全由北魏照搬过来,用于取士任吏,直到隋朝建立科举制度时方才废止。对于九品中正制极不合理之处,李冲并非不知,奈自己身为北方世族代表,是属既得利益者,又怎能突破自身限制,大公无私到将既有权柄利益,平白让于庶族寒门!此中关窍,不可不解。
太和二十年,西元四九六年八月,孝文帝巡幸嵩岳,使皇太子元恂留守金墉城。元恂体肥,怕洛阳夏季炎热,每每追念旧都,常思北归;又不愿说汉语、穿汉服,对所赐汉族衣冠尽皆撕毁,仍旧编发左衽,顽固保持鲜卑旧俗。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劝,太子不但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怀恨在心。因见父孝文帝出巡,以为可乘之机,遂与左右合谋,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阴谋出奔平城,并亲手杀死高道悦于宫禁之中。领军元俨派兵严密防遏各门,尚书陆琇驰马奏报孝文帝。元宏闻讯大惊,急折返洛阳,当即引见元恂,怒不可遏,列举其罪,亲加杖责;又令咸阳王元禧等代己行杖,直打得皮开肉绽,才令拖出门外,囚于城西别馆。遂在清徽堂召见群臣,议废太子元恂。十二月,废元恂为庶人,囚禁于河阳无鼻城。次年四月,孝文帝巡幸长安,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表,告发元恂与左右谋反。孝文帝急派咸阳王元禧与中书侍郎邢峦,率人带毒酒赶赴河阳,逼令元恂自尽,时年仅十五岁而已。
闻知太子元恂被废,恒州刺史穆泰、定州刺史陆睿相互合谋,暗结镇北大将军元思誉、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鲁郡侯元业、骁骑将军元超;及阳平侯贺头、射声校尉元乐平、前彭城镇将元拔、代郡太守元珍等人,阴谋推举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首,起兵叛乱。这些人大都是鲜卑旧贵及其后裔,皆不满孝文帝亲任中原儒士,对迁都变俗、改官制服、禁绝旧语都竭力反对。元丕甚至公然在盛大朝会时独穿鲜卑旧服,毫无顾忌。孝文帝看他年老体衰,也不强责。迁洛之初,元隆、元超还曾企图劫持太子元恂留居平城,起兵割据雁门关以北恒、朔二州,阴谋虽未得逞,但叛逆之心不死,此次闻太子被废,遂复与穆泰等人勾结,酝酿更大叛乱。阳平王元颐佯装许诺,稳住穆泰等人,暗中却将叛乱阴谋密报朝廷。时任城王元澄卧病在床,孝文帝立即召见,命其领兵前往平叛。元澄受命,引军倍道兼行,经雁门往北直趋平城。先遣侍御史李焕单骑入城,晓谕穆泰同党,示以祸福,叛党顷刻瓦解。穆泰无计可施,仓促率麾下数百人攻李焕,不克,乃败走城西,束手就擒。元澄穷治穆泰同党,收陆睿等百余人下狱,并将平叛始末写成奏章上报朝廷。太和二十一年正月,孝文帝立皇子元恪为太子。穆泰叛乱平息后,孝文帝以鲜卑旧贵及北方各族酋长不堪暑热,遂允许其秋居洛阳,春还部落,时人称为“雁臣”。但其后代子孙,乃生于洛阳,便渐适应关洛水土。
孝文帝令有司议定叛臣之罪,尚书省太尉、咸阳王元禧等在元拔、穆泰定罪问题上发生疑问,孝文帝问于众臣。李冲上奏道:“元拔与穆泰一并谋反,其养子元降寿当随元拔治罪。而太尉、咸阳王元禧等谓,养子与养父并无天性相联,复与兄弟之间亦无血缘,故此养子虽犯罪而与养父兄无关;但父兄犯罪,养子岂能跟随被杀哉?臣则谓养子犯罪,生父不受牵连,则养父需受连坐,其理甚明。若以近亲寄养,与亲生子相同,则父子应当互相牵连,只不连坐。寄养律令说各有封爵者若无嗣,去世后养子不承其爵,此谓有福不得,有罪株连,事理与律令便相矛盾。臣谓应处其罪无疑,法情皆宜。”孝文帝乃下诏道:“仆射之议是也,太尉之论与法典相违背。元拔养子当死,可特地赦免。”由此定罪,再无分歧。
李冲机敏巧思,无论北京平城之明堂、圆丘、太庙,或是南京洛阳划定基址、设置郊庙之地、新修殿堂等规划设计,以及宏本蓝图或具体而微,皆靠李冲以鬼谷遗籍中所载匠门秘册而造。无不尽善尽美,令人叹为观止,以为鬼斧神工,能凡人之不能者。李冲既习鬼谷门诸项绝学奇技,便于凡事皆能举重若轻,在任期间勤奋努力,孜孜不倦。白天处理文件,兼理朝政,夜间则谋建筑设计,文件堆满几案,纸笔在手,从无空闲之时,便如武侯王猛辅佐秦王苻坚当年相似。但亦力图显扬门族,务使六亲受益,兄弟子侄皆受官爵,全家每年俸禄达绢布万匹。致凡是亲近之人,即使痴呆耳聋亦无不破格提拔官位,颇受朝野讥议。
且说孝文帝驾坐平城,闻报中原汉化改制顺利,又说洛阳阙宫殿楼阁亭台等建造已成,乃于清徽堂接见公卿道:“朕闻古圣人重于功治,功成乃制雅乐,治稳则定礼仪。今洛阳建都大体具备,但南方未服,凶蛮近俟,使朕昼夜忧虑难安。我欲亲征江南,占卜术士依星象而言皆曰必胜。此乃国家大事,公等宜各抒己见。”李冲率先答道:“古之征战先察人事,然后卜筮。今卜筮虽吉,犹恐人事不备。今年秋收不足,又刚迁都,百姓生计不定,臣谓征战不吉,宜等来秋。”孝文帝道:“仆射之言固然有理,然说人事不顺,也不尽然。前番孤率二十万人马出征,未出京郊而回,是决于人事。彼时天时有利,但人事不备,故而不胜。若等人事具备,又天时不顺,则如之奈何?若依仆射之言,则无出征之日矣。今秋深水浅,江南水军不能为用,孤若不胜,诸公当皆付司寇处罚,公等须各尽力。”于是停止讨论,六月率众臣渡渭水入黄河,东还洛阳。即令征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卒二十万,准备大举南伐。八月,孝文帝率六军从洛阳出发,使任城王元澄与仆射李冲、御史中尉李彪等人留守京城,命皇弟彭城王元勰领中军大将军。孝文帝引彭城王元勰等三十六军前后相继,众号百万,吹唇拂地。兵至赭阳,留将攻取,自率兵南下奔袭宛城,当晚攻克外城。齐将房伯玉率众坚守,孝文帝留咸阳王元禧等人攻南阳,自引兵前至新野,江南由此大震。
九龙棺 穿书后我成了玛丽苏男二号 蜜爱前妻:宝贝乖乖受宠 仙尊归来 式微,式微 逆天双宝:医妃娘亲又掉马了 入口扑克 实不相瞒 萌宝征婚:总裁爹地四婚啦 王爷爱上代嫁侧妃 爱难眠 万人迷炮灰团宠日常[穿书] 听不见的心跳 哈莉波特 医品高手 你是我的理想型 斗罗之万界至宝集一身 重生赘婿战神 妻子的复仇 农门好日子:小福妞,发发发
我叫花春。第一次给皇帝这样自我介绍的时候,她从他的脸上看见了天下最好看的笑容。可惜的是,这死面瘫一辈子也就只笑了这么一次。看电视剧的时候花春迷上了里头的一位丞相,觉得他长得帅又霸气。但是穿越过来她才知道,这丞相是个女的,而且和皇帝水火不相容。花春,一个二十多岁青春美少女,机缘巧合之下,莫名其妙地就穿上了男装,站...
作者顾大小姐的经典小说双面王爷的战神狂妃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她,华夏第一战神,意外穿越到顾家三小姐的身上,原主受尽欺负,而她,翻身而起!他,冷面冷情,一个不被重视的秦王,意外遇到了她!二人惺惺相惜,彼此合作,他助她光芒万丈,她助他万人之上!秦王我媳妇体弱,动不动就昏倒,你们别欺负她!众人不好了,秦王眼睛瞎了!...
他拥有魔神血脉,在四大家族的比武大会上奇招频出,一鸣惊人,从此迈上血腥恶魔之路,各路追杀磨砺其无上意志,各方势力诚服其强大武力,各色女人拜倒其绝世魅力,然而杀戮无止境,巅峰不可求,最终他能否用鲜血缔造魔神传奇,主宰天下?...
工作不顺心,女朋友闹分手,房租交不上霉运连连的方少俊想死的心都有哎?这是什么?蓝药水,喷了方少俊一脸从此,人生,逆转!...
三十岁,而立之年!本该是家庭事业双丰收的我,却在三十岁生日这一天,无意看到,妻子和别的男人从宾馆出来财产被挪,事业低谷,家庭破裂,三十岁的男人,重新扛起一切!...
身为全球顶级富豪继承人的他,原本只想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因此遭到了家族的反对,取消了一切生活来源。本以为爱情握在了手里,却没想到在爱慕虚荣的女友眼里,自己只是一场笑料!既然你如此唾弃,我就恢复本来面目,让你看看我这张狂的世界,到底多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