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其次,我想谈一谈人与人的关系。自从人成为人以后,就逐渐形成了一些群体,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社会的组织。这些群体形形色色,组织形式不同,组织原则也不同。但其为群体则一也。人与人之间,有时候利益一致,有时候也难免产生矛盾。举一个极其简单的例子,比如讲民主,讲自由,都不能说是坏东西,但又都必须加以限制。就拿大城市交通来说吧,绝对的自由是行不通的,必须有红绿灯,这就是限制。如果没有这个限制,大城市一天也存在不下去。这里撞车,那里撞人,弄得人人自危,不敢出门,社会活动会完全停止,这还能算是一个社会吗?这只是一个小例子,类似的大小例子还能举出一大堆来。因此,我们必须强调要处理好社会关系。
最后,我要谈一谈个人修身问题。一个人,对大自然来讲,是它的对立面;对社会来讲,是它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它的细胞。因此,在宇宙间,在社会上,一个人所处的地位是十分关键的。一个人的思想、语言和行动方向的正确或错误是有重要意义的。一个人进行修身的重要性也就昭然可见了。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你不是谈伦理道德问题吗,怎么跑野马跑到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上去了?我敬谨答曰:我谈正确处理三个关系,正是谈伦理道德问题。因为,三个关系处理得好,人类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阔步前进,个人生活才能快乐幸福。这是最高的道德,其余那些无数的烦琐的道德教条都是从属于这个最高道德标准的。这个道理,即使是粗粗一想,也是不难明白的。如果这三个关系处理不好,就要根据&ldo;不好&rdo;的程度而定为道德上有缺乏、不道德或&ldo;缺德&rdo;,严重的&ldo;不好&rdo;,就是犯罪。这个道理也是容易理解的。
全世界都承认,中国是伦理道德的理论和实践最发达的国家。中国伦理道德的基础是先秦时期的儒家打下的,在其后发展的过程中,又掺杂进来了一些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终于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伦理体系,仍在支配着我们的社会行动。这个体系貌似清楚,实则是一个颇为模糊的体系。三教信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绝不是泾渭分明的。但仍以儒家为主,则是可以肯定的。
儒家的伦理体系在先秦初打基础时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孔子学说的中心,也可以说是伦理思想的中心,是一个&ldo;仁&rdo;字。这个说法已为学术界比较普遍地接受。孟子学说的中心,也可以说是伦理思想的中心,是&ldo;仁&rdo;、&ldo;义&rdo;二字。对此,学术界没有异词。先秦其他儒家的学说,我们不一一论列了。至于先秦以后几千年儒家学者伦理道德的思想,我在这里也不一一论列了。一言以蔽之,他们基本上沿用孔孟的学说,间或有所增益或有新的解释,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不足为怪。不这样,反而会是不可思议的。
多少年来,我个人就有个想法。我觉得,儒家伦理道德学说的重点不在理论而在实践。先秦儒家已经安排好了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家所熟悉的。这样的安排极有层次,煞费苦心,然而一点理论的色彩都没有。也许有人会说,人家在这里本来就不想讲理论而只想讲实践的。我们即使承认这一句话是对的,但是,什么是&ldo;仁&rdo;,什么是&ldo;义&rdo;?这在理论上总应该有点交代吧,然而,提到&ldo;仁&rdo;、&ldo;义&rdo;的地方虽多,也只能说是模糊语言,读者或听者并不能得到一点清晰的概念。
秦代以后,到了唐代,以儒家道统传承人自命的大儒韩愈,对伦理道德的理论问题也并没有说清楚。他那一篇著名的文章《原道》一开头就说: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
漫谈伦理道德(2)
------------
句子读起来铿锵有力,然而他想什么呢?他只有对&ldo;仁&rdo;字下了一个&ldo;博爱&rdo;的定义,而这个定义也是极不深刻的。此外几乎全是空话。&ldo;行而宜之&rdo;的&ldo;宜&rdo;意思是&ldo;适宜&rdo;,什么是&ldo;适宜&rdo;呢?这等于没有说。&ldo;由是而之焉&rdo;的&ldo;之&rdo;字,意思是&ldo;走&rdo;。&ldo;道&rdo;是人走的道路,这又等于白说。至于&ldo;德&rdo;字,解释又是根据汉儒那一套&ldo;德者得也&rdo;。说了仍然是让人莫名其妙。至于其他朝代的其他儒家学者,对仁义道德的解释更是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我不是伦理学者,现在也不是在写中国伦理学史,恕我不再一一列举了。
我在上面极其概括地讲了从先秦一直到韩愈儒家关于仁义道德的看法。现在,我忽然想到,我必须做一点必要的补充。我既然认为,处理好天人关系在道德范畴内居首要地位,就必须探讨一下,中国古代对于这个问题是怎样看的。换句话说,我必须探讨一下先秦时代一些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天、地、自然等概念是怎样界定的。
首先谈&ldo;天&rdo;,一些中国哲学史家认为,在春秋末期哲学家们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ldo;天&rdo;是否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这些哲学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一个阵营主张不是,他们认为天是物质性的东西,就是我们头顶的天。这可以老子为代表。汉代《说文解字》的:&ldo;天,颠也,至高无上&rdo;,可以归入此类。一个阵营的主张是,他们认为天就是上帝,能决定人类的命运,决定个人的命运。这可以孔子为代表。有一些中国哲学史袭用从前苏联贩卖过来的办法,先给每一个哲学家贴上一张标签,不是唯心主义,就是唯物主义,把极端复杂的思想问题简单化了。这种做法为我所不取。
老子《道德经》中在几个地方都提到天、地、自然等等。他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在这一段话里老子哲学的几个重要概念都出现了。他首先提出&ldo;道&rdo;这个概念,在他以后的中国哲学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的&ldo;天&rdo;显然不是有意志的上帝,而是与&ldo;地&rdo;相对的物质性的东西。这里的&ldo;自然&rdo;是最高原则。老子主张&ldo;无为&rdo;,&ldo;自然&rdo;不就是&ldo;无为&rdo;吗?他又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五章)
明确说天地是没有意志的。他又说: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
道德不发号施令,而是让万物自由自在地成长。总而言之,老子认为天不是神,而是物质的东西。
几乎可以说是,与老子形成对立面的是孔子。在《论语》中有许多讲到&ldo;天&rdo;的地方。孔子虽然说&ldo;子不语怪力乱神&rdo;;但是,在他的心目中是有神的,只不过是&ldo;敬鬼神而远之&rdo;而已。&ldo;天&rdo;在孔子看来也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孔子关于&ldo;天&rdo;的话我引几条: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北方城郭 真话能走多远 白说 留德十年 SARS危机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阅世心语 痛并快乐着 大唐西域记 我授徒亿万倍返还!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学问人生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季羡林谈写作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牛棚杂忆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另一种回忆录 幸福了吗 季羡林谈人生
他入赘成为上门女婿,被所有人鄙视唾弃,原本他想继续隐忍,不料有一天,他一直隐藏的秘密被人发现...
九界征战,众帝陨落。星辰大帝的一缕残魂融入到了神器星辰古珠之中,坠落凡尘。薛昊本是没有武印种子的武道废柴,意外得到星辰古珠加持,从此执掌通天之力,战神斗魔,横扫九天!...
为了曾经的承诺,叶天重回都市,成为美女总裁的贴身狂兵,横扫天下强敌,谱写邪神雄姿!透视眼,读心术,妙手医术,控生死轮回!踏巅峰,掌乾坤,纵横八方,醒掌天下权!泡美女,扩后宫,阅女无数,醉卧美人膝!我本邪神!无限嚣张!...
校外租房,无意撞见隔壁邻居洗澡,没想到竟然是我的同桌时隔一年,不易继邻家有美初长成后的又一部都市小说,请大家放心阅读,已有三部同类型小说都市之只手遮天混之从零开始邻家有美初长成,部部精品,欢迎老读者回归,新读者到来!新书期急需各种支援哦,大家顺手点一下收藏,投一下推荐票,就是对不易的最大的支持,...
五年前,他是落魄贵族,被疯狂追杀。五年后,他是震慑全球的无上战神,更是被称为地下世界的嗜血冥王!如今载誉归来,却娶了亚洲第一富婆兼美女。女主李不凡,你就是个窝囊废,你配不上我,永远别想让我爱上你!几个月后,女主不凡,求求你跟我结婚吧,我给你生孩子,几个都行...
陈旭师傅,修炼有个鸟用?师傅修炼好了能用鸟!陈旭我练了!本大仙要实力是用来鞭策妹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