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4章(第1页)

但话说回来,后世儒家的知识分子,因此都不肯自力谋生,只想作领导人‐‐作官的毒素也种因于这种思想流弊了。实因误解孔子的教学生主旨所致。

因此,下面便说到从政与个人修养: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

以为?

孔子说,学识的修养基本,要先读诗。并不是要政治家成为一个诗人,因为春秋战国以上的文化思想,直到孔子删诗书、定礼乐时代的《诗经》,可以说是包括了一切知识的通才之学,所谓虫鱼鸟兽的名称,以及人情风土的知识,由诗的内涵中都可以了解。培养一个政治人才,必须先使他有充分学识,成为通才,样样都会。在古代知识范围,比现在简单。读诗读得好,学识渊博,不一定做事做得好。所以读诗以后,要授之以政,给予经验了。

如果所学与行政配合不起来,不能得心应手,不能通情达理,那就要外放出去,使于四方,各处去多经验、多历练。这就和后来司马迁&ldo;读万卷书,行万里路&rdo;的道理一样,经验不够,就使于四方,到处去增加人生的经历,然后再回来考察他,如果处理事情还是不能专精、深入,那么再培养、训练也没有用。这种人才,只能成为书呆子,从唐代以后,多半是打入翰林院。明清两代,进士出身进翰林院的很多,进了翰林院,就是进入研究院去研究研究,有很高的名望,很高的待遇,可是难得外放作官。在过去有许多人一辈子都待在翰林院里,如果经翰林院出身,而能再从事地方行政的,我们从清朝两百多年的史实来看,多半成为双料大员,纵不能成为国家了不起的能臣,至少也不太错。看看清朝翰林院的制度,是非常妙的,仅仅书读得好的人,就只好翰他一笔在此林中了。所以孔子说,书读好了的人,从政经验不够,就派他到外面多经历人情世故。回来还不能深入,就不是从政的大才,书读得再多也没有用。由此可见人的才具与学识,不一定能够完全配合得起来。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讲到为政的道理,始终认为个人的修养非常重要,任何一种制度,到底还是人为的。领导人本身端正。(正字包括的意义很多,思想的纯正,行为的中正等。)就是一个良好政治的开端,用不着严厉的法令,社会风气自然会随着转化而归于端正。如果本身不正,仅以下达命令来要求别人,结果是没有用的。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这是孔子对当时历史文化的一个批判。他生长在鲁国,也继承了鲁国的文化,鲁国文化要保存周朝文化和周公流风遗政的精神。后来孔子多半在卫国,在卫国住得比较久。由卫国回来以后,才正式从事著作,删诗书,定礼乐。他认为卫国的文化、政治,基本上还是不错的,还能始终保存着周代封建当初的&ldo;兄弟之邦&rdo;的精神。孔子这句话是感叹,也是赞美。总之,言下之意,颇多感慨!

斗屋升基之争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

有,曰:苟美矣。

孔子在卫国看到一位世家公子,并不是近代语所谓的公子哥儿。古代的公子是世袭的,大体上都由长子继承。除非这个家族犯了罪,否则是代代相传下去的。例如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等等,这些都是公子。他在卫国看到一个世家公子名字叫荆,这个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包括他的思想观念和修养,都很值得推重。譬如在修缮房屋这件事上来说,刚刚开始有一点可住时,他便说,将就可以住了,不必要求过高吧!好比有一幢配给的房子,虽然小了点,人口多住不下来,将就在走廊前加一小间,马马虎虎够了就好。后来又扩大一点,修好一点,他就说,已经相当完备了,比以前好多了,不必再奢求了!等于原来配的房子只有十二个榻榻米,现在改了第一期的国民住宅,好了一点。他说好了,已经很受用了。后来又扩充一点,他又说,够了!够了!太好了。

孔子讲这件事,在我们初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岂但卫公子做得到,我们大家都做得到。所以有时候读《论语》,觉得把这些话都记载进去,好像圣人的经典,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这就是读书要与生活经验,以及年龄的增长相互配合。我们要知道,古代一个世家公子,可不那么简单。据我所了解,有些朋友因家庭出身不同,吃的穿的硬是很讲究。有一位朋友,年纪相当大,名望地位也很高。他托人买一件汗衫,因为是老牌子,找遍了香港、英国,后来在香港一个老店才买到,价钱非常贵。代买的人也买了一件,穿起来的确舒服。这位先生对日常生活,就是如此考究。他也有他的理论:没有钱宁可不买,要买就要买好的。譬如皮鞋,一双好的皮鞋,又舒适,又漂亮,又牢固,可以穿两三年。花两百元买一双普通皮鞋,几个月换一双,计算下来,花的钱一样,既不舒服,又不好看。皮鞋如此,其他也是一样。这就知道,世家公子的习气,确是不同,由此也就了解到人生,所谓&ldo;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rdo;一个穷子小出身,渐渐环境好了,自然会奢侈起来,这种习惯容易养成;用惯了以后,一旦穷了,再要想俭省,就困难了。

所以孔子提出卫公子荆的这个观念,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的四书五经,教年轻人去读,在他们是一件痛苦的事,实在难懂,像这些必须要配合人生的经验去体会。如果在学校里教这些书,仅从文字上讲解,学生听了自然会反感的。这实在难怪学生,只好责怪&ldo;人生&rdo;了。

其次说到盖房子,讲几个故事:

第一个讲到郭子仪:唐明皇时候,安禄山作乱,唐室将垮的政权,等于他一个人打回来的。在历史上,唐代将军能富贵寿考的,只有郭子仪一个人。他退休以后,皇帝赐他一个汾阳王府。在兴工建筑的时候,他闲来无事,拄一支手杖,到工地上去监工。吩咐一个正在砌墙的泥工说,墙基要筑得坚固。这名泥水匠对郭子仪说,请王爷放心,我家祖孙三代在长安,都是作泥水匠的,不知盖了多少府第,可是只见过房屋换主人,还未见过哪栋房屋倒塌了的。郭子仪听了他这番话,拄着杖走了,再也不去监工。这个泥水匠讲的,是祖孙三代的实际经验,而郭子仪听了以后,就想透了人生的一个道理,不是消沉,而是更通达了。

第二个故事,唐末杨玢在尚书任内,快要告老退休的时候,他在故乡的旧屋地产,有些被邻居侵占了。于是他的家人们要去告状打官司,把拟好的起诉书送给他看。杨玢看了,便在后面批说:&ldo;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rdo;他的家人看了就不去告状了。

第三个故事,和杨玢的类似,据说(待考)出在清代康熙、雍正间的桐城人张廷玉。他是清代入关后,父子入阁拜相的汉人。据桐城朋友说,桐城有一条巷子名为&ldo;六尺巷&rdo;。张廷玉当年在家乡盖相府时,邻居与他家争三尺地,官司打到县衙里,张家总管便立刻把这件事写信到京里报告相爷,希望写封信给县令关照一下。张廷玉看后,在原信上批了一首诗寄回来,这首诗说:&ldo;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rdo;张家的总管于是立即吩咐让了三尺地出来,那个邻居看到张家居然退让了三尺,他也让了三尺出来,于是留下了六尺空地,成为人人都能通行的一条巷道。

卿宓  严拓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我爱吃肉肉  猫犬系男子  修车沦陷  孟子旁通  桃色镜头  你妈就在那里  小崽崽他超行的  如何修证佛法  一树海棠压梨花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唯识与中观  何如  烈狗  历史的经验  温故而知新  易经杂说  

热门小说推荐
篡位吧!相公

篡位吧!相公

故事已经进行到第四卷,以为楚遥岑已经死掉的青笛,怀着伤心与悲痛离开黎国,也将殷晟推向绝境。青笛与完杀痛定思变,打断前往邬国,将遥岑未完成的愿望达成。哪知,他们在邬国,又展开了一段奇遇她堂堂相府嫡女,亲爹不疼,后母相逼。为救幼弟,她被逼替姐出嫁。出嫁前,青笛以为,嫁一个有钱有势又有美貌的傻子,是福气。可事实却是楚遥岑一把将青笛扑倒在床,蹭蹭摸摸咬咬,道小狐狸,给我生宝宝嘛。...

祁先生,娇妻娶一送一

祁先生,娇妻娶一送一

男友的背叛,小三的陷害,让她一夜之间掉落深渊身陷囹圄。原以为不过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交易,却在一场场阴谋和误会中被伤的体无完肤既然这世上没有人能相信,她能依靠的只有自己,那不如冷了心封了情,再不招惹这一切。只是当她下定决心睥睨一切时,那个冷清矜贵的男人却将她揽进怀里,霸道而缠绵别忘了你的身份,祈太太...

绝色哑妃:王爷,别来无恙

绝色哑妃:王爷,别来无恙

临终前还被男友骗光了所有的财产,她含恨而终。再次睁开眼,她竟然穿越到了古代一个哑巴的身上。小哑巴芳龄十八,正是青春好年华,不想有个自称是她夫君的赵王爷一口一个贱人的处处为难。她堂堂21世纪的新新女性怎么可能被你这封建迷信给打到?虞清绝赵王爷,你我都是贱人,难道不能一起和平共处吗?看她一步步破封建思想,平步青云,杀渣男,捶渣女,绝不手软!如果你这辈子,你都不能开口说话,本王便说尽天下情话与你...

乡村小神龙

乡村小神龙

刘会掉进锁龙井,被一条好色,好战,好吹牛的龙上身,从此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打架和桃花运滚滚而来,大姑娘,小媳妇,校花,女星,名媛村霸,地痞,黑社会还有龙得罪的一波强大变态敌人。敖水的话哎呀我去!现代就是比远古好,这女人穿的,忒少了,也不害臊,电视上,手机里,选秀的,直播的,想看啥有啥。打架?上啊!往死里揍,是男人就要硬,拳头硬,那里硬哎哎哎,别屏蔽我...

终极小村医

终极小村医

终极小村医被甩了,喝多了,发个酒疯成村长了。官不大,事情多,内忧外患日子难过。怎么办?会修仙,看我建个安乐窝。村长,人家一个人夜里好冷。嘘这事私下说!去你的!你个大老爷们卖什么萌?...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