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章(第1页)

&ldo;我如何愿你为乡曲之常人?&rdo;陆老太爷接着他的话说,&ldo;你如果只知报国之日长,待亲之日短,便是死守着一个孝字的表面;与忠信不相干。只为你尽孝,倒像是我耽误了你报国救民的机会。你须推我之心为心,勉为好官,岂不就是尽了孝了?&lso;孝悌忠信,表里通透&rso;原须如此讲法才是!&rdo;

陆陇其原知该如此讲,只是一片孺慕,不忍远离。此刻听得这一番庭训,再要依恋不舍,反倒是不孝了。因而接受征辟,轻车简装,取道山东,由陆路进京。

在旅途中,他就打算了不知多少遍了;一到京师,第一个要见的人是汤斌!

应征博学弘儒的,多的是贫士,大都住在庙里。等到每月致送银米的恩诏一下,文酒之会,大为风行,但也有少数人,依然故我,在古庙里守着青毡青灯,刻苦用功,希望在此数百年难逢的盛典中,一显身手,博取高第。

最特别的是这么一个人,他既不参与文酒之会,也不是打算博取高第,他有他的一套平生志业所在的常课,要把他在改朝换代、天翻地复的浩劫中,所见所闻的忠臣烈士、义夫节妇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忠实地记录下来。所以一个人住在古庙里,笔不停挥,写的却是《明史稿》。

他就是陆陇其所渴望一见的汤斌。像陆陇其一样,他也是中过进士,做过地方官,又被荐举,奉召到京的。陆陇其今年四十九,汤斌比他只大三岁,但科名却早了十八年,一个是顺治九年的翰林,一个是康熙九年的进士。所以陆陇其称他为&ldo;老前辈&rdo;,而他,虽是初次见面,却很亲热地称陆陇其的号:&ldo;稼书!&rdo;

在座的还有个万斯同,史学的造诣,极其精深。汤陆二人则都是理学家,但途径不同;陆陇其笃守程、朱,而汤斌的理学出于由陆象山而来的王阳明。朱、陆各成门户,有名的&ldo;鹅湖之会&rdo;,彼此辨疑质难,各不相下;这天在秋雨潇潇的古庙中,汤、陆二人的意气激昂,当仁不让,亦不输于前贤。

陆陇其所致力的&ldo;朱子之学&rdo;,重在&ldo;格物致知&rdo;,以为&ldo;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rdo;,格物就是穷物之理,以至于极,来扩充此心的知识,到一旦豁然贯通,&ldo;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rdo;,这就是所谓&ldo;穷理尽性&rdo;。

但陆象山的看法不同,他认为&ldo;心即理&rdo;,是一非二,此即为一个人与生俱来的&ldo;良知&rdo;。如果说一个人定要读书才会有良知;那么尧舜并不曾读书,何以成为圣贤?

明朝的王阳明,本来也是信服朱元晦的学说的,从格物去致知,所格之物是院子里的一丛竹子,为何竹有节?为何竹长青?竹如何生笋?何以笋可食面竹不可食?竹叶又为何与树叶不同?这样格来格去,格不出一个名堂;而焦劳苦思,到了第七天上竟恹恹成病,很悲伤地在想,没有这大力量去格物,圣贤是做不到的了!

到后来,王阳明得罪了权势薰天的太监刘瑾,被谪为贵州龙场驿的驿丞,那地方在贵州西北的万山丛中,荆棘遍地,五谷不生,既有毒蛇猛兽,又有瘴气毒虫,一到了那里,便难望再还家乡。就是王阳明,得失荣辱,都可以置之度外,只有生死关头却还看不破;自觉道学之士,这一关打不破是一种耻辱,因而置了一副石棺材,放在住处,自己对自己发誓:绝不以生命为念,如果刘瑾余憾不释,要来加害,那也随他,反正棺材已经预备好了!

有了这样一个最后打算,便终日端坐,静等大限自至。但说也奇怪,久而久之,觉得胸头一团春意,不但忘掉死,而且忘掉困苦。看到跟他来的仆从都生了病,便自己砍柴汲水,煮粥给大家吃;知道大家中怀抑郁,便又教大家读诗;在那种生人所不能堪的环境中,谁也没有心思来听他忽发雅兴,大吟其诗,于是王阳明改了一个花样。

他是余姚人,离绍兴不远,从小就会唱&ldo;绍兴高调&rdo;连唱带做,还加上插科打浑,仆从都在暗地里笑他&ldo;穷开心&rdo;!但是,大家到底是开心了,有了笑声,病也好了;打起精神来过日子,跟言语不通的苗子相处得很好。

于是王阳明就想:圣人到了这步田地,除此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这样想来想去想到半夜里,明月中天,寸心澄澈,忽然大悟,自己所做的事,就是圣人之道!自己心里就有良知;良知可以自致。不必经由格物去求。这比陆象山的学说更进了一步,而与朱元晦的道理,相距也就更远了。

但是,陆陇其不喜欢王阳明&ldo;致良知&rdo;的学说,另有缘故。

王阳明的&ldo;致良知&rdo;的由来,近乎佛家的&ldo;顿悟&rdo;;他的《传习录》中,有&ldo;所机锋&rdo;的禅味。陆陇其所讨厌的,就是这一点禅味;因为在儒家看,那是异端!

&ldo;二公莫流于门户之见!&rdo;当激辩得不可开交时:万斯同一半调停,一半规劝地说:&ldo;照我看,二公的异处甚微,同处极多:第一,言必信,行必敬,皆不愧为真儒;第二,一片民胞物与之心,但求有利于民,不计个人荣辱安危,皆不愧为醇儒;第三,著书立说,力倡正学,皆不愧为大儒。&rdo;

听万斯同屈着手指说完,汤斌和陆陇其异口同声地连称:&ldo;不敢,不敢!&rdo;

两人原本惺惺相惜,即使有争执,依然相敬相亲;看看天色将晚,客人预备起身告辞,主人却殷殷留客便饭。陆陇其和万斯同都知道汤斌有颜回之风,饭食粗粝得常人难以下咽,倒要见识一番,是难吃到如何程度?所以双双点头,欣然接受。

到得饭桌一看,却不免失望,四莱一汤,有鱼有肉,雪白的馒头;也不是如他人所传说的&ldo;脱粟饭‐‐&rdo;仅仅去壳,不曾舂过的黄糙米饭。万斯同疑团莫释,心里不好过;便借故走了出来,向汤斌的老仆汤桂问道:&ldo;你家主人,平日也是这样的饭食?&rdo;

&ldo;万老爷在说笑了!&rdo;汤桂有些诧异似地,仿佛嫌他这话问得多余,&ldo;逢年过节也不曾有这样的饭菜。今天是待客,不便过于简慢。&rdo;

&ldo;那么平日吃些什么?&rdo;

万斯同一面说,一面去揭一个冷纱的菜罩,只见吃剩的冷饭残羹是:半碗黄糙米饭、一碟拌生豆腐、一碟豆腐乳,还有一样也是豆腐‐‐青菜豆腐汤。

看清了真相,万斯同不再失望了;但是,他又隐隐懊悔多此一看,因为看了心里一阵阵酸楚。

&ldo;你倒也不嫌清苦?&rdo;他问汤桂。

&ldo;我家老爷都不嫌苦,我们做下人的哪里敢嫌?&rdo;汤桂又说,&ldo;吃惯了倒也不觉得,青菜豆腐也蛮有滋味的!&rdo;

&ldo;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rdo;万斯同摇着头走了。

回到席间,反是他食不下咽。汤斌待客甚诚,但不善酬酢,而且理学家特重行为的规矩。孔老夫子那套&ldo;席不正不坐&rdo;、&ldo;食不语&rdo;的教训,汤陆二人都是自然而然地遵守着,所以宾主三人,默默地吃完了一顿饭。看着雨下得大了,汤斌提议煮茗作竟夕之谈;客人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情,表示同意。

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  正德外记  缇萦  胡雪岩  汉宫名媛王昭君  暧昧陷阱  董小宛  粉墨春秋  新齐谐/子不语  状元娘子  红顶商人胡雪岩  大将曹彬  海上花魅影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  我有方外客  草莽英雄  李鸿章  清末四公子  续子不语  恩怨江湖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之南朝争霸

重生之南朝争霸

南朝刘宋末年,皇帝驾崩。四皇子刘松作为史上最荒淫的皇帝,杀兄夺位,淫嫂杀侄,乱伦姐姐姑母,大肆削藩,荒芜朝政齐国公萧绍之子萧瑾言,崭露头角,临危受命,扶保猪王刘熜承继大统。刘熜,经历非人虐待之后残暴异常,疑神疑鬼且看乱世英雄萧瑾言如何推翻暴政,建立大齐!...

魔葫

魔葫

修道炼魔,同指长生!修道需要根骨,需要仙缘。而没有根骨,没有仙缘之人要想长生又当如何呢?炼魔之路,一条属于没有根骨,没有仙缘之人的长生之路…...

萌宝来袭,苏先生是女儿奴

萌宝来袭,苏先生是女儿奴

三年后温迟带着两岁半的萌宝归来,与孩子的亲爹苏烨重逢,苏烨是个炒鸡女儿控,两人开启女儿宠爱争夺战的同时,温迟脚踩后母,打脸绿茶妹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唐朝好医生

唐朝好医生

王平安,现代中医世家的子弟,一次偶然机遇下,他的灵魂穿越到了唐朝,那个中华医学大放光彩,同时开始向世界传播的辉煌时代---------------中华传统医学博大精深,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依靠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九州战神秦九州

九州战神秦九州

一代战神秦九州重归都市,为弥补遗憾,搅动风起云涌,以不败之资横行四方,诸天震颤。...

我有十万个分身

我有十万个分身

我叫袁虎,我有十万八千分身。  我所有分身排成队列,一会组成牛字,一会组成逼字。  我觉着吧,这世界快放不下我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