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1章(第1页)

因此,即位以来,&ldo;西师&rdo;一直是一个盘桓在他脑际的重要问题。

站在今天的时间点回望,乾隆二十年确实是中原王朝扫平西部、彻底统一中国的千载难逢的良机。准部处于有史以来最衰弱的时期,兵无斗志。而清朝经过三代经营,国力强盛。此时兴师,十拿九稳。人生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国家和民族的机会更是如此。这一形势,今天看来十分清楚,可是当局者迷,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人们,往往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清王朝所有的官员几乎都没有看到这个形势,皇帝与大臣们意见针锋相对,除了对战争的观念不同之外,更主要的是双方知识储备、国家视野、掌握的信息量不同。乾隆站得高、看得远。而朝中大臣们则对这些&ldo;蛮夷&rdo;素少关注,对乾隆的这一决定难以理解。满朝大臣,只有小舅子傅恒赞成皇帝的决定。战争结束后皇帝回忆当时的情景说:&ldo;人心狃于久安。在廷诸臣,惟大学士傅恒与朕协心赞画,断在必行,余无不意存畏葸。&rdo;

领导人的能力体现在做出高人一筹的决断,并且有力地实施这个决断。因此,这场战争最重要的不是战斗本身,而是如何推动大清帝国这架机器走上战争轨道。

乾隆皇帝后来回忆说:&ldo;斯时,力排众议,竭尽心力。&rdo;(《御制诗五集》)做官僚集团的思想工作,动员、组织文武官员投入这场战争,让他几乎精疲力竭。他连篇累牍地发布谕旨,分析清准力量对比,再三论证出兵讨伐的必要性,并表示自己决心已下,不可动摇。他说:&ldo;此正可乘之机。若失此不图,再阅数年,伊事势稍空,必将故智复萌,然后仓猝备御,其劳费必且更倍于今。&rdo;&ldo;此际达瓦齐力穷失据,且内难相寻,众心不服,失此不图,数年之后,伊事务稍定,仍来与我为难,必致愈费周章。&rdo;

乾隆十九年(1754年)十月十三日,他在太和殿召见诸王和满族大臣,对他们说:&ldo;朕总理天下诸务,惟据理独断,应办之事,断不为众所阻挠。如其不可,众人强为奏请,朕亦断不允行。是皆尔等所共知者。此用兵要务,朕筹之已审,岂以众人怯懦,即失机宜,半途而废。&rdo;(《清高宗实录》)

经过反复思想动员,终于,人们表面上不再反对了。大清帝国勉强开上了战争轨道。

然而乾隆却物色不到一位堪当大任的主帅。在所有的大臣中,只有傅恒真心诚意支持出兵,可是此人素不知兵,难以承担如此大任。平安无事数十年的满族将领们也&ldo;惟守妻孥以求安逸,闻战阵而甘退缩&rdo;。成兖札布、策楞、舒赫德等老将素称勇敢干练,可是对这场战争却都心怀退缩,&ldo;萎靡懦怯&rdo;,无奋勇争先之态。左右权衡,乾隆勉强选定了班第和永常,分任北路和西路主帅。

接下来是粮草问题。如果按照&ldo;兵出粮随&rdo;的用兵常理,这场战争根本没法打。因为平定准噶尔的时机是突然到来的,清王朝毫无准备。前线并无粮草,准备也已来不及。一是从内地运粮到西部,每石米价值不过3两银子,可是运费要高达20两。二是即使清廷财力充裕,负担得起运费,征购和运送时间上也万万来不及。

乾隆悍然决定,抛弃行军常规,&ldo;因粮于敌&rdo;。也就是说,每名士兵自背可吃两个月的口粮,其余口粮,沿途取之于蒙古牧民。乾隆的上谕说得冠冕堂皇:&ldo;官兵前进,沿途可以打牲,宰杀疲乏牲畜。现在投诚的厄鲁特蒙古人所有的牲畜,虽然不应夺取,但是暂时取用,将来再给补偿,也无不可。&rdo;

这实际上允许官员沿路抢掠。所谓将来补偿,只是无法兑现的空话而已。这一大胆的举动后来被证明埋下了严重后患,在当时却被乾隆认为是唯一的办法。

此谕一出,不少大臣都目瞪口呆,纷纷反对。陕甘总督刘统勋上奏说此举太过冒险,仍当先筹粮运饷,然后再进兵。乾隆批评他说:&ldo;刘统勋此奏……全不合此次机宜。&rdo;

定西将军永常也反对因粮于敌。乾隆皇帝说得口干舌燥,禁不住骂起人来:&ldo;永常全不知事理之轻重,颠倒舛谬,至于此极!&rdo;

一顿痛骂,终于压住了所有反对者的声音。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清军北路和西路两路出师,共计五万人,加上负责运输的夫子共近八万人。每位士兵配备战马三匹,共计十五万匹。配备骆驼一万峰。乾隆以从准噶尔叛逃的重要将领阿睦尔撒纳为前锋,以收招降之效。果如乾隆所料,准部连年内战,人心厌乱,清军一到,纷纷归降,&ldo;各部落闻风崩涌……所至台吉、宰桑,或数百户,或千余户,携酮酪,献羊马,络绎道左,师行数千里无一人抗颜行者。&rdo;大军刚刚出动,就有札哈泌部一千三百户来降,称&ldo;我等为达瓦齐残虐,愿率属效力&rdo;。紧接着准噶尔颇有权势的大台吉也率部属投降。五月,两路大军会师于新疆博乐县(今新疆博禾市),向伊犁进军。伊犁民众也纷纷迎降。&ldo;大兵至伊犁,部众持羊酒迎犒者络绎载道,妇孺欢呼,如出水火,自出师以来,无血刃遗镞之劳,敉边扫穴,实古所未有&rdo;。充分证明了这次出师时机选择的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准部新首领达瓦齐无心抵抗,率一万人逃亡至伊犁西南的格登山。清军穷追不舍,将其擒获,送往京师。平准战争初获胜利。

过于迅速的成功往往包含着问题。清军攻克伊犁后,原以为可以缴获一部分牲畜、粮食。不料准部屡经战祸,伊犁并无积存物资。因为军粮不继,平定了准部之后,清朝大军只能迅速撤离,只留下五百名士兵做清朝将军的护卫,准部由率先降清的阿睦尔撒纳与清朝将军共同管理。阿睦尔撒纳本不是一个安分之人,虽然平定伊犁之后,乾隆以其战功最多,封他为双亲王,食亲王双俸,他仍然不满足。他见清朝兵力已退,萌生了做准部新汗、独据准噶尔汗国原来版图的野心。平定准部之后,乾隆秉&ldo;分而治之&rdo;之策,准备把准部一分为四,使其互不统属,阿睦尔撒纳却要求成为四部的统一首领,凌驾众人之上。乾隆当然不同意他的请求,于是他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杀死清军将领,起兵叛乱,自立为汗。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二月,乾隆不得不又再次派兵,擒拿阿睦尔撒纳。

平叛战争进展得很不顺利。由于事发仓促,清军仍然没有携带充足粮草就出发了,一路上对喀尔喀蒙古大肆榨取。到了新疆之后,又大肆抢夺准部故地的牲畜粮食。准部本来就已经陷入饥荒之中,清军一来,雪上加霜,大批民众饿死,剩下的都纷纷起来反抗清军。而前线将领又很不得力,屡屡错失战机,使阿睦尔撒纳一再逃脱。乾隆皇帝一筹莫展。恰在此时,一直全力支持乾隆平准的喀尔喀部蒙古居然也起兵反叛了。

反叛的原因是清王朝对喀尔喀蒙古的榨取超过了极限。&ldo;因粮于敌&rdo;的策略在战争中实际上演变成了因粮于友。在开往新疆的途中,缺乏物资准备的清军一再掠夺喀尔喀蒙古人,&ldo;毡子、毛皮和其他畜产品都被清朝当局以动员和征用的方式夺走了。除了这些,喀尔喀劳动者越来越频繁地被招去服兵役,而且他们必须自备武器弹药……大部分男人脱离生产,被打发去打仗&rdo;。(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因此,在部落领袖青衮杂卜的带领下,一万多喀尔喀蒙古人起兵反清。二十三个札萨克王公聚集在克鲁伦河畔,酝酿要举行全蒙古的反清战争。

宝贝,宝贝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永别了武器/战地春梦  打不垮的硬汉—海明威评传  丧钟为谁而鸣  另一种存在  风中的纸屑(短篇集)  老人与海  岁月与性情(短篇集)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乞力马扎罗的雪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青少年版)  碎句与短章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爱情不风流(短篇集)  把心安顿好  各自的朝圣路  太阳照样升起  灵魂只能独行  

热门小说推荐
魏延的种子三国

魏延的种子三国

宅男打完三国游戏,误点种子神器,魂飞三国,成为魏延!撸主,现猛将种子陈到,1不?兑!提升陈到武力到1要再做赵云的影子!撸主,现名将种子邓艾,2不?换!提升邓艾统御到1了钟繇杀司马!撸主,搜索现马岱的位置,旁边有马,干不干?不要怂就是干!92不行,给我加满!我要秒了马岱虐马!撸主,现土豆红薯玉米辣椒种子,换...

皇后重生要谋反

皇后重生要谋反

主角是唐宓夜宸轩的小说叫皇后重生要谋反,本小说的作者是流心蜜糖写的一本穿越架空类型的小说,书中主要讲述了前世,她用医术替他拉拢人心,让外祖用兵权助他登位,结果最后却换来满门屠杀,惨死收场。重活一世,她绝不会再让自己活成一场笑话。她要用她五年的记忆,高超的医术,力挽狂澜。保幼弟,护祖母,斗白莲,杀渣男。她要让所有害她的人血债血偿!只是这前世夫君的弟弟怎么缠上了她?说好不再入他夜家门的,结果却终是难逃这前世今生的命运!前世今生都是1V1,无敌甜宠文,大家一定要看哦!...

重生年代她当咸鱼躺赢了

重生年代她当咸鱼躺赢了

全文免费赵枔前世摸爬滚打成了上市公司总裁,站在金字塔尖子上的女人。一场精心设计的谋杀让她回到了九十年代,这时的她只是刚刚拿到省级大学通知书的农村胖丫头。面对即将发生的一切,她选择了跟上一辈子不一样的路,没有回到所谓的亲生父母身边。这一世她要自在的活,顺便报个仇。村子流言四起,老赵家的姑娘脑子坏掉了,嫁了个穷小子,注定一辈子受穷!作为当事人的穷小子顾北霆,媳妇,我穷吗?赵枔面对着两辈子都把她当成手心宝的男人,你要是穷人,那世上还有富人吗?她们只想腻歪在一起过幸福快乐的生活,偏偏有人让他们不如意,夫妻二人相视一笑,既然有人送上门,那就顺手虐一虐就当是添个乐趣好了...

当他的白月光

当他的白月光

为了保住恩人的公司,她去偷拍自己丈夫却没想到被认出。原来你就是我的妻子?不,不是,你认错了!他勾唇认错了吗?我好好看看是不是认错了!她哀嚎你丫根本不是人...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