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既然把散文摆上了这样高、这样特殊的位置,散文,特别是中国散文的特点究竟何在呢?有人说,散文的特点就在一个&ldo;散&rdo;字,散文要松松散散。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意写到什么地方,就写到什么地方。率意而行,一片天机,挥洒自如,如天马行空。何等潇洒!何等自如!我对这种说法是有怀疑的。如果不是英雄欺人,就是完全外行。现在有些散文确实&ldo;散&rdo;了,但是散得像中小学生的作文。这样的东西也居然煌煌然刊登在杂志上,我极不理解。听说,英国现代个别作家坐在咖啡馆里,灵感忽然飞来,于是拿起电话,自己口述,对方的秘书笔录,于是一篇绝妙文章就此出笼。这是否是事实,我不敢说。反正从中国过去的一些笔记中看到的情况与此截然相反。一些散文大家,一些散文名篇,都是在长期锻炼修养的基础上,又在&ldo;意匠渗淡经营中&rdo;的情况下,千锤百炼写出来的。尽管有的文章看起来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一点费力的痕迹都没有,背后隐藏着多么大的劳动,只有作者和会心人了解,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散文和世界散文的一点肤浅的看法。我自己当然认为是正确的。否则就不会写出来。至于究竟如何,这要由读者来判断了。
因为自己不在坛上,对文坛上的情况不甚了了。风闻现在散文又走俏了。逖听之下,不禁狂喜,受了多年歧视的散文,现在忽然否极泰来,焉得不喜!而读者也大概对那些秘闻逸事,小道新闻,政坛艺坛文坛上的明星们的韵事感到腻味了。这是读者水平提高的表现,我又焉得不喜!
在这样出书难卖书难的十分严峻的环境中,江苏文艺出版社竟毅然出版这样一部规模空前的散文精华。对于这样的眼光与魄力,任何人也不会吝惜自己的赞扬。这篇序文本来是请冯至先生写的。他是写这篇序文的最适宜的人选。可惜天不假年,序写未半,遽归道山。蒙编选同志和姚平垂青,让我来承担这个任务,完成君培先生未竟之业,自愧庸陋,既感光荣与惶恐;哲人其萎,又觉凄凉与寂寞。掷笔长叹,不禁悲从中来。
1993年5月5日
第13章散文创作必须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之处
我喜爱散文,自己也写点散文。但是,经过一段相当长的迷惘,我才终于认识到,中国是世界散文大国。在历史上,散文家人数众多,灿若列星。
&ldo;五四&rdo;以后,改文言为白话,散文同小说、诗歌、戏剧一样,都改用白话来创作。但是,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后三者至少是在形式上全部欧化了,唯独散文仍保留传统的形式。我们必须承认,所谓散文的传统形式,是颇为难说的。因为中外散文的形式都是既复杂又统一的,很难说什么是中国的形式。不过,话又说了回来,倘若仔细琢磨,中国散文在形式上还是有其特点的。
中国古人说:&ldo;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do;在这里,&ldo;他山&rdo;指的是世界上其他国家。这些国家几乎都有自己的散文创作。尽管散文创作的数量不同,质量不等,但是基本上都有。从总体上,特别是从细微处,倘若仔细加以审视,各国的散文在大体上相同的情况下,都各自有其特点。正是这一些特点,颇为值得其他国家的散文创作借鉴。纵然中国是散文大国,也必须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之处。只有这样,中国的散文创作才能日益繁荣发达,日新又日新。
在过去,中国已经出版过一些外国散文的翻译,但是很不全面,译文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现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这一套《世界经典散文新编》,分为中国卷、欧洲卷、拉美洲卷等等,规模之大,收入新的译文之多,都是空前的。这对中国的读者来说是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面;对中国的散文作家来说,是给了他们&ldo;他山之石&rdo;。这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因此我怀着感激欣慰的心情来推荐这一套大书。
2001年3月16日
第14章语言与文字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其道多端。人类先有了语言,后又有了文字,而禽兽则没有,这是重要区别之一。现在国外有个别的语言学家在研究禽兽的语言,响应者不多。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先不讨论。
我们每个人,除了哑巴以外,总要经常说话。认字的人还要经常使用文字。这和阳光与空气一样,和吃饭与睡觉一样,是离不开的。
但是,有一个现象却往往为非语言学家所忽略,这就是:语言和文字,只要还活着,也就是说:还被人使用,就存在不停地变化。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钟鼎文,到大篆,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行书、草书,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语言亦然,不必细说。为了更轻易地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内,由官方采用行政命令的办法,使文字统一和规范化,这是无可非议的,合情合理的。中外历史上都不乏先例,秦始皇的&ldo;书同文&rdo;是一个最有名的例子。我们今天汉字规范化,是经过完备的法律程序通过的,我们全国人民责无旁贷,遵守是我们的义务,是奉公守法的表现。
但是,从长期来看,比如说二三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语言和文字都要变化,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除非你把语言和文字都搞成化石。
世界上最关心自己语言&ldo;纯洁化&rdo;的是法国。几百年来法兰西学院不断地做出努力,保持法语的&ldo;纯洁&rdo;,然而法语,同其他语言一样,不断受到&ldo;污染&rdo;,变得不&ldo;纯洁&rdo;起来。这件事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
最近我收到一位&tis;年(我不知道他是老中青,姑以&tis;代之)学者的来信。他是个有心人,一个有志之士,想努力保持汉语的规范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但是,他有点&ldo;食今不化&rdo;,不了解语言和文字都不会停滞不变的道理,想使我们今天的规范化字永垂不朽,变成化石。比如在今天的汉语词典上&ldo;蒙眬&rdo;和&ldo;朦胧&rdo;确实分列为两个词儿,前者的解释是&ldo;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rdo;。对后者的解释是&ldo;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rdo;。其实基本的含义就是&ldo;模糊&rdo;。如果说&ldo;蒙眬&rdo;与眼有关,而&ldo;朦胧&rdo;与月色有关,那么,对一个瞎子来说,他既无&ldo;蒙眬&rdo;,又无&ldo;朦胧&rdo;。如果他写文章(当然是用盲文)他应该用哪一个词儿呢?鲁迅先生的《三闲集》中有一篇文章&ldo;醉眼中的朦胧&rdo;,这确与眼睛有关,然而他却写作&ldo;朦胧&rdo;,而非&ldo;蒙眬&rdo;。根据我的印象,&ldo;蒙眬&rdo;这两个字,现在很少有人用,它几乎成为汉语词汇中的盲肠。这位学者硬要勉强区分,&ldo;可怜无补费精神&rdo;。
这位学者还举出了一些别的例子,限于篇幅,我就不举了。他为了勘误,&ldo;写了几百封信,连作者面也不得到(羡林按:此句措词有问题,也应该&lso;勘一勘&rso;的)……而大量的书一印再印,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册,流向社会传之后代,真是贻害无穷,简直是践踏我们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使大家都当上不孝之(羡林按:应作子)孙败类。这大概不是各位弄学问的大家所心甘情愿的吧?&rdo;这真是石破天惊之论,令我浑身震撼。然而&ldo;五千年&rdo;中,我们的语言文字变了多少次了?我们全体汉族人民,加上我们的老祖宗,岂不都成了不肖子孙败类了吗?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大唐西域记 我授徒亿万倍返还! 白说 北方城郭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幸福了吗 石破天惊 真话能走多远 另一种回忆录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季羡林谈人生 阅世心语 留德十年 痛并快乐着 学问人生 牛棚杂忆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SARS危机
主角小时候出去过一趟,回来后留下了没法儿碰菜刀的毛病。进入无限世界,逐渐变强,逐渐解开心结,唔,或者说是这毛病越来越严重。主角是古武强化,兼修煞气和枪械...
七年前,她潇洒地丢下100块,带着儿子落跑。七年后,她带着女性杀手的天才儿子回来,没想到被宝贝儿子卖进MBS国际。她的顶头上司竟然是七年前的MR100!坏丫头,七年前你敢这么羞辱我,这次一定让你付出代价!一亿,我买你一生!那我多不划算,买一送一?当腹黑遇上腹黑,外加一个腹黑儿子,拼的是段数级别,拼的是演技,那么,看谁能技高一筹。...
林江今天要结婚了。但是新娘长什么样子他都不知道他站在酒店门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赴婚约,最后心一横,决定遵照爷爷遗命,以报顾家老头救命之恩。...
作者蒜香鸡的经典小说我家师姐不靠谱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林安终于破了师傅的八九归心阵得到了下山的资格,可却为到底去哪犯了愁。大姐那钱可通神,二姐那美女如云,三姐那悬壶济世,四姐那卫国戍关,至于五姐,完全的无法无天看着手里的婚书,林安下定决心要不,哪都不去了,我先结个婚去吧?...
前世她因为爱上沈逸,落得众叛亲离尸骨无存的下场。如今她浴火重生,携恨归来,伤过她的她绝不手软,骗过她的她再不错信,端看她扭转乾坤,素手遮天...
男女主是林落施肖墨寒的全文免费阅读小说是一世缠宠总裁,追妻忙。主要讲述了丈夫三年未归,回来时却把离婚协议书砸向她的面前,当她离开时候,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