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目标已经很明确,他不但要超越置地,还要寻求海外上市机会。风险也已经很确凿,股市起伏不定,不知何时翻船。整个过程都在李嘉诚的控制中,他的行动由此多了很多从容。短时间内,李嘉诚同时在本港和海外股市集资,为长江的拓展提供了厚实的资金基础,而稳扎稳打也为即将来临的一个凶险对抗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大股灾不请自来
宇宙中,始终有一些非常朴素的法则规律,比如说物极必反。李嘉诚似乎深谙此道。回顾李嘉诚走过的历程,我们会发现他的行为轨迹是如此的慎重,也如此的从容。他能够自觉从中吸纳经验,避过沼泽。他不冒进,不畏缩,而是在一种精神的指引下,从容前进。
在“炒风刮得港人醉”的疯狂时期,当不少房地产商不顾后果地将用户缴纳的首期款项、贷款之类全额投放到股市,大炒股票,以求牟取比房地产更优厚的利润时;当普通民众不惜变卖首饰、出卖祖业,携资入市炒股时,李嘉诚,这个手握重金的人却没有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疏漏,没有放任自己做任何一项超额投入,而是稳健地选择物业、房地产作为事业的支点,攻克一个个难题。
一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1972年,汇丰银行大班桑达士“目前股价已升到极不合理的地步,务请投资者持谨慎态度”的严厉警告被许多人抛掷脑后。当恒生指数年升幅5.3倍,飚升到1774.96的历史高峰时,所有人都对那些谨慎的人们嗤之以鼻。香港股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癫狂之中。
物极必反。1973年3月9日是许多人回思之时扼腕一刻。自当日起,恒生指数由1774.96点,迅速滑落到4月底收市的816.39点。下半年,雪上加霜,又遇世界性石油危机,直接影响到香港的加工贸易业。1973年年底,恒生指数再跌至433.7点;1974年12月10日,跌破1970以来的新低点——150.11点。
当时,很多人对伪造股票一事耿耿于怀。原来,在恒生指数疯长时,一些人出于暴利的驱使,伪造股票。后来事情败露,这才触发股民抛售,致使股市一泻千里。不过,远东会的证券分析员分析认为:假股事件还只是导火索,牛退熊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大量投资者的盲目入市,导致公司股票价格上升的幅度远远超出了公司盈利,最终恒指攀升到脱离实际的高位。
在众多投资者铩羽而归之时,李嘉诚却因为谨慎行事,稳居其位。毫无疑问,李嘉诚是这次大股灾中的“幸运儿”,长实上市时将25%股份公开发售,集得资金3150万港元。长实的损失,仅仅是市值随大市暴跌,而实际资产并未受损。相反,李嘉诚利用股市,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实绩。这笔巨资,也加速了长实的物业建设及与其他地产商的合作。到第一个财政年度核算时,李嘉诚惊讶地发现长实的年纯利为4370万港元,竟是预计盈利额1250万港元的3倍多,成为“华资地产五虎将”中最瞩目的一位(华资地产五虎将分别为新鸿基地产、合和实业、长江实业、恒隆地产、新世界发展)。
有关“华资地产五虎将”,这里补句后话。其实,当时的长实,无论怎样衡量,其实力都是无法跟另“四虎”相抗衡。新鸿基地产,为地产三剑客郭得胜、冯景禧、李兆基所创。上市时预定集资1亿,实集10亿,而长实的集资额实难望其项背;新世界的集资额也远胜于长实的集资额……这里不再赘述。但长实虽略逊于四虎将,却因为李嘉诚的数次正确举措,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迅速崛起,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五虎将中的虎帅。时至今日,长实系仍是香港首席财阀,不能不说是李嘉诚的功劳。如果李嘉诚不将长实上市,未充分借助股市的作用,这一天的到来恐怕将会延时很多。
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香港经济出现了一种十分独特的现象,即所谓的“股拉地扯”。而这个时候的李嘉诚对香港经济的起伏发展规律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事实上经济往往是呈波浪式的发展,若干年周期循环一次。股市地产低潮,地盘价格偏低,物业市值亦偏低,正是拓展的有利时机,而低潮之后,又必定是新一轮的高潮。当然李嘉诚很清楚,如果不是借此时机,都市地产发生财政危机,自己是不可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得手。也因此,在日后的数年里,李嘉诚都多次借股市出位。后来,有评论称长实自从上市那天起,股市便成了李嘉诚重要的活动领域,他日后的许多震惊香港的大事,都是借助股市进行的。纵观李嘉诚的商路经历,不得不承认这句话说得恰切。
1974~1975年间,李嘉诚两次发行新股集资约1.8亿港元。充裕的现金让李嘉诚如鱼得水,他趁低潮时地价偏低,大量购入地盘。为加速资金回笼,一反过去只租不卖的做法。到了楼宇发展中后期,正值地产复苏,成交转旺,李嘉诚发展的楼宇全部销售一空,获利6000万港元。
之后,李嘉诚又与新鸿基、恒隆、周大福等公司合作,集资买下了湾仔海滨高士打道英美烟草公司的旧址,建成伊丽莎白大厦和洛克大厦。竣工后以平均每平方英尺400港元的价格出售楼宇,盈利总计合1亿港元。长实占35%的权益,获利3500万港元。传媒称当时为“中小地产公司的长江实业,初试啼声,已是不凡”。
地铁竞标,置地“大意失荆州”
对于李嘉诚来说,1977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可谓是其事业的分水岭。1977年以前,李嘉诚白手起家,几年致力经营长实地产公司,也只是做了初步的资金储备和潜力预期,并没有能够声震地产界,成就枭雄。但李嘉诚不是一个安于默默经营的普通商人,就在1977年,李嘉诚这个名字,便响彻港岛,出现在地产界实力派新星的名单里,长实亦成为撼动全港的诚信企业。从此以后,李嘉诚的事业步步稳健,逐渐有了当今拥有企业王朝的李氏家族。这一年,李嘉诚在一场竞标中打败了一个坚不可破的地业老大——置地。
1976年下半年,地产界名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一则最新发布的招标消息上:香港地铁公司即将招标车站上盖发展商。招标公告还未正式发布,媒体的炒作就掀起整个地产界的竞争浪潮,众人纷纷觊觎这如此激动人心的机会。李嘉诚亦不例外。他早已为长实奋斗多年做资金和架构的准备,早已等待时机多时,期待能够一鸣惊人,打入香港地产界较高层,如此机遇更不愿错失。在1977年初,这个地铁工程项目终于正式明朗,这项自香港开埠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工程,立即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地铁公司宣布,招标将于1月14日正式开始,拆建原邮政总局,兴建车站上盖物业。
工程规模巨大必然消耗巨资,据估算整个过程将需资金约205亿港元。工程将为期8年,首期,自九龙观塘至港岛中环,15站,全长15.6公里,需要穿过海底隧道。首期工程的估计额就要达到56.5亿港元。地铁公司资金来源一是由港府担保,获得的银行长期贷款,二是通过证券市场售股筹资,三则是与地产公司联合发展,利润充股。
高额的资金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李嘉诚亦并无十足把握能担负起如此巨资,但是他清楚地知道,中环站和金钟站是客流量最大、最关键的两站,建成之后,可以预见前景的优越,全线物业的发展态势,必然不会让人失望。巨额利润就在咫尺,此时不拼更待何时?他虎视眈眈,知道要在商界立足,必须通过冷静周全的策略,首先打败权威的实力企业获得发展的机会。
既已决定放手一搏,李嘉诚马上投入到各方面的研究中。要想创造取胜的可能,必然需要取得足够的筹码,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准备了一手近年来地铁建设方面的研究文件和有关对手详细信息的各种报道资料。项目宏大,届时参与的必将都是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英资华资各大地产商,众人齐趋,必然会是一场激烈的争夺战。此时,媒体更是不会放过这盛大的场面,为此新闻炒作轮番轰炸,报道使得人心惶惶,众人各自打着各自的如意算盘,都想在此狠赚一笔。
媒体的报道虽常有肆意炒作的成分,但也不乏可参考的价值。李嘉诚通过各方声音了解到,最集众人期待于一身的,当属置地集团。这个集团是英资集团,拥有着10多座高楼的资产,足可见其实力之雄厚。因此,若将置地当作最大的竞争对手实可谓是力量悬殊,不得不再三考虑策略。加之有传言说,据测算,置地拥有的遮打花园广场,恰于距离未来金钟站仅一百多米处,置地势在必得的决心更是十分明显了。
但还未开始就放弃,未免显得太不够英雄。李嘉诚过去也曾多次得到中区官地拍卖的消息,但都因高额的资金要求而不得不排除到考虑范围之外。港岛的地产对于世界来说已是寸土寸金,中区更是天价,但一旦得手,未来的发展不言而喻。此时,李嘉诚已伺机多时,要想在地产业功成名就,声震群雄,这次的机会绝不可轻易错失。做足准备,必须蓄势待发。
通过各种渠道消息的汇总以及严谨的局势分析,李嘉诚惊异地发现,地铁公司招标的原因竟是现金不足造成的窘境!港府工务局对此地的上盖工程进行估价之后,根据商场的通常法则,要求购地款必须全部现金支付。这着实让地铁公司不堪重负了。对于有如此光明的发展前景的工程,地铁公司自然也同其他地产大亨一样,想要由此发家致富,但苦于作为公办公司,它的一切程序必须根据规则进行。这才走投无路,不得不招标以筹得现金。
这一重要的信息,无疑成为李嘉诚深入考虑的方面之一,若是拿捏得当,将其作为切入点,必能够取得绝对的优势。
了解局势之后李嘉诚马上将目光聚焦到对置地的研究上。
置地从属于怡和系,现任大班是同时兼任怡和大班的纽璧坚。此人20岁起正式加入怡和洋行工作,从未依赖任何背景,全凭个人勤奋刻苦,一步一步借着踏实的作风坐上董事局主席的位置,身兼两大班重任,已是焦头烂额,加上股东凯瑟克家族的制约,精力似乎就显得过于分散。李嘉诚又从心理上分析置地始终处于高高在上的优越地位,越来越觉得获胜可能性相当之大。置地的优越性决定了它的地位也导致了他过度的自信,在满足合作方的要求上,未必能够屈尊配合。置地的这些情况对他的策略是十分有利的。
终于,经过详尽的分析了解,李嘉诚获得这些结论,他决定赌这一局,全力投标,力压置地。长实通过发行新股,大通银行的贷款,以及年盈利储备等各种渠道,终于筹得可调动现金约4亿港元。
1977年1月14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发布了接受邮政总局原址发展权招标竞投的公告。
李嘉诚对之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并作了一系列策划,在投标书中大胆提出,两个地盘可设计建成一流的综合性商业大厦。随即根据自己的研究结论,提出志在必得的决心:长江实业公司将首先满足地铁公司需求,提供现金作购地费。建设工程完工之后全部出售,利益所得,地铁公司51%,长江实业49%,打破了一比一分享利息的惯例。
与此同时,人们的关注点仍旧集中在置地大班纽璧坚身上。有记者采访纽璧坚,打探投标内容,询问他对结果的预测,纽璧坚对此不予过多透露和评价,仅仅满脸自信,说道:“投标结果,就是最好的答案。”字字有力,俨然是未战先胜的王者姿态。
最后,投标结果公布,众人哗然:长实胜出。
无疑,置地的地位让它犯了大意的低级错误,而李嘉诚的严谨精神和低调作风,使得他的研究分析全面透彻,所纂投标书正中地铁公司下怀,又别出心裁,考虑周到。
结果一揭晓,众媒体立即活跃起来,“长实击败置地”的醒目标题顿时在传媒界广为流传,李嘉诚立即成为闪亮的新星,的确让他达到了“一鸣惊人”的预计目标。1977年4月4日,中环站上盖发展物业协议首先签订。首期工程于1979年9月底竣工后,两站获得的上盖物业发展利润,顺利缓解了地铁公司的财政困难。地铁公司主席唐信对此次合作十分欣喜,对外称赞:“中环、金钟地铁车站上盖地产发展,将为本公司二期、三期工程的车站上盖合作,树立了样板。”这一认可,无疑使得长实在地产界获得了立足的坚实地位,成为其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同时,上盖物业带来的纯利近7000万,更是给长实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财政基础。这一战,不仅让长实有了飞天式的起步,更为它赢得了横跨地产界声望,取得了各大银行的信任,为它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联手汇丰,重建华人行
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 诺筱颖傅夜沉今夜星辰似你 德国 快穿之我不要做白莲 王小波集(全8本) 我在幕后调教大佬 我有一尊炼妖壶 龙凤双宝:妈咪太迷糊 飞毡 想成为英雄的灵能力者 每天被迫和大佬谈恋爱 一本书读完中外经典故事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影后与当红歌手假戏真做了 张爱玲作品精选套装(8本) 历史的教训 女总裁的战神狂婿 穿越到未来做考古学家 第一快婿 中国通史
方晨在某宝上购买一款手电筒充电时发生碰火异变了,射出的光可以前往诸天万界。许文强,红警世界,阿酷,高进,曹操,梁萧,盖聂,滕青山韩立,罗峰,方寒,孟浩,狠人拥有了穿梭门,不可能成为可能,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洪荒新书摄取诸天方晨得到一个通过接触或者对战就有几率摄取对方一件物品的系统。叮,恭喜宿...
十年前,他被迫逃出豪门世家,从此颠沛流离,惶惶如蝼蚁,人尽可欺。直到那一天,他拨通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号码。你若执我之手,我必许你万丈荣光...
她,21世纪的医女千沉漓,冷心冷情。她,齐钥国空有美貌的将军府傻女。当她成了她,此后一身红衣,手持袖针,救治天下有梦人,杀尽天下负心人。片段一某女嗤笑道呵,才貌双绝...
少帅说我家夫人是乡下女子,不懂时髦,你们不要欺负她!那些被少帅夫人抢尽了风头的名媛贵妇们欲哭无泪到底谁欺负谁啊?少帅又说我家夫人娴静温柔,什么中医枪法,她都不会的!那些被少帅夫人治好过的病患被少帅夫人枪杀了的仇敌少帅您是瞎了吗?我家夫人小意柔情,以丈夫为天,我说一她从来不敢说二的!少帅跪在搓衣板上,一脸豪气云天的说。督军府的众副官脸是个好东西,拜托少帅您要一下!...
离婚!你这死穷鬼窝囊废配不上我女儿。丈母娘啪的一声将离婚协议摔在桌上。少爷,终于找到你了!片刻后,刚被扫地出门的叶燃就被一辆劳斯莱斯堵住。好女婿,刚刚闹着玩呢!我们家还等您来救。丈母娘一把扯住叶燃。真香!...
我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屌丝。一次被逼债,我被结婚了。一个莫名出现的儿子,我被当爹了。一句口舌之争,我被卷入豪门的纷争。从此,开始了我不平凡的经历,金钱?美女?权势?得不到,那不是白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