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上次讲过:一、神话是文艺的萌芽。二、中国的神话很少。三、所有的神话,没有长篇的。四、《汉书·艺文志》上载的小说都不存在了。五、现存汉人的小说,多是假的。现在我们再看六朝时的小说怎样?中国本来信鬼神的,而鬼神与人乃是隔离的,因欲人与鬼神交通,于是乎就有巫出来。巫到后来分为两派:一为方士;一仍为巫。巫多说鬼,方士多谈炼金及求仙,秦汉以来,其风日盛,到六朝并没有息,所以志怪之书特多,像《博物志》上说:
"燕太子丹质于秦,......欲归,请于秦王。王不听,谬言曰,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丹仰而叹,乌即头白,俯而嗟,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卷八《史补》)
这全是怪诞之说,是受了方士思想的影响。再如刘敬叔的《异苑》上说:
"义熙中,东海徐氏婢兰忽患羸黄,而拂拭异常,共伺察之,见扫帚从壁角来趋婢床,乃取而焚之,嫂即平复。"(卷八)
这可见六朝人视一切东西,都可成妖怪,这正就是巫底思想,即所谓"万有神教"。此种思想,到了现在,依然留存,像:
常见在树上挂着"有求必应"的匾,便足以证明社会上还将树木当神,正如六朝人一样的迷信。其实这种思想,本来是无论何国,古时候都有的,不过后来渐渐地没有罢了。但中国还很盛。
六朝志怪的小说,除上举《博物志》《异苑》而外,还有干宝的《搜神记》,陶潜的《搜神后记》。但《搜神记》多已佚失,现在所存的,乃是明人辑各书引用的话,再加别的志怪书而成,是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至于《搜神后记》,亦记灵异变化之事,但陶潜旷达,未必作此,大约也是别人的托名。
此外还有一种助六朝人志怪思想发达的,便是印度思想之输入。因为晋,宋,齐,梁四朝,佛教大行,当时所译的佛经很多,而同时鬼神奇异之谈也杂出,所以当时合中,印两国底鬼怪到小说里,使它更加发达起来,如阳羡鹅笼的故事,就是:
"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彦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前行息树下,书生乃出笼谓彦曰:欲为君薄设。彦曰:
善。乃口中吐出一铜奁子,中具肴馔。......酒数行,谓彦曰:向将一妇人自随,今欲暂邀之。......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共坐宴。俄而书生醉卧,此女谓彦曰:
......向亦窃得一男子同行,......暂唤之............女子于口中吐出一男子......"
此种思想,不是中国所故有的,乃完全受了印度思想的影响。
就此也可知六朝的志怪小说,和印度怎样相关的大概了。但须知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
六朝时志怪的小说,既如上述,现在我们再讲志人的小说。六朝志人的小说,也非常简单,同志怪的差不多,这有宋刘义庆做的《世说新语》,可以做代表。现在待我举出一两条来看: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卷上《德行篇》)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卷下《任诞篇》)
这就是所谓晋人底风度。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去,阮光禄之烧车,刘伶之放达,是觉得有些奇怪的,但在晋人却并不以为奇怪,因为那时所贵的是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谈。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①,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却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前乎《世说》尚有《语林》、《郭子》,不过现在都没有了。
而《世说》乃是纂辑自后汉至东晋底旧文而成的。后来有刘孝标给《世说》作注,注中所引的古书多至四百余种,而今又不多存在了;所以后人对于《世说》看得更贵重,到现在还很通行。
此外还有一种魏邯郸淳做的《笑林》,也比《世说》早。
它的文章,较《世说》质朴些,现在也没有了,不过在唐宋人的类书上所引的遗文,还可以看见一点,我现在把它也举一条出来:
"甲父母在,出学三年而归,舅氏问其学何所得,并序别父久。乃答曰:渭阳之思,过于秦康。(秦康父母已死)既而父数之,尔学奚益。答曰:少失过庭之训,故学无益。"(《广记》二百六十二)
就此可知《笑林》中所说,大概不外俳谐之谈。
上举《笑林》,《世说》两种书,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发达,因为只有模仿,没有发展。如社会上最通行的《笑林广记》,当然是《笑林》的支派,但是《笑林》所说的多是知识上的滑稽;而到了《笑林广记》②,则落于形体上的滑稽,专以鄙言就形体上谑人,涉于轻薄,所以滑稽的趣味,就降低多了。
至于《世说》,后来模仿的更多,从刘孝标的《续世说》──见《唐志》──一直到清之王晫所做的《今世说》,现在易宗夔所做的《新世说》等,都是仿《世说》的书。但是晋朝和现代社会底情状,完全不同,到今日还模仿那时底小说,是很可笑的。因为我们知道从汉末到六朝为篡夺时代,四海骚然,人多抱厌世主义;加以佛道二教盛行一时,皆讲超脱现世,晋人先受其影响,于是有一派人去修仙,想飞升,所以喜服药;有一派人欲永游醉乡,不问世事,所以好饮酒。服药者──晋人所服之药,我们知道的有五石散,是用五种石料做的,其性燥烈──身上常发炎,适于穿旧衣──因新衣容易擦坏皮肤──又常不洗,虱子生得极多,所以说:"扪虱而谈。"饮酒者,放浪形骸之外,醉生梦死。──这就是晋时社会底情状。而生在现代底人,生活情形完全不同了,却要去模仿那时社会背景所产生的小说,岂非笑话?
我在上面说过:六朝人并非有意作小说,因为他们看鬼事和人事,是一样的,统当作事实;所以《旧唐书》《艺文志》,把那种志怪的书,并不放在小说里,而归入历史的传记一类,一直到了宋欧阳修才把它归到小说里。可是志人底一部,在六朝时看得比志怪底一部更重要,因为这和成名很有关系;像当时乡间学者想要成名,他们必须去找名士,这在晋朝,就得去拜访王导,谢安一流人物,正所谓"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但要和这流名士谈话,必须要能够合他们的脾胃,而要合他们的脾胃,则非看《世说》、《语林》这一类的书不可。例如:当时阮宣子见太尉王夷甫,夷甫问老庄之异同,宣子答说:"将毋同。"夷甫就非常佩服他,给他官做,即世所谓"三语掾"。但"将毋同"三字,究竟怎样讲?有人说是"殆不同"的意思;有人说是"岂不同"的意思──总之是一种两可、飘渺恍惚之谈罢了。要学这一种飘渺之谈,就非看《世说》不可。
=====【注释】=====
①孔融(153─208):字文举,东汉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曾任北海相,后因反对曹操,为曹操所杀。祢衡(173─198),字正平,东汉末平原般(今山尔临邑)人。因反对曹操被送至刘表处,刘表又将他送至黄祖处,终为黄祖所杀。
②《笑林广记》:清游戏主人辑。笑话集,四卷,分古艳、腐流、形体、闺风等十二类。
read3();看小说,来小燕文学,关闭阅读模式,体验高速阅读!
无限升级系统 我的九个绝色师姐老婆 重回1999当首富 玄幻:我有一座无敌仙狱 视频剪辑:盘点十大掌权女子 桃运神医 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 皇后保卫战 娶个纸人当老婆 都市神豪之秦天 战神医婿 都市医仙 桃源小医仙 人在玄幻世界,开局绑定女帝共生 玄幻:满门弟子飞升,我无敌了 山野小医神 桃源透视神医 重生王妃路子野 末世:我,传奇法师回来了! 秦时之武侯传人
...
研究生毕业在即,大龄单身恐婚女青年古明妍一边面临着毕业论文可能会被当掉的压力一边四处求职。正当她喟叹于名牌大学的出身并不能使她在现实中获得自己期待的职位和待遇的时候,她抑郁了,然后一不小心喝多了,再一睁眼就发现自己穿了。1963年,安城纺织厂家属院。古明妍穿到了比自己妈妈出生时还要早几年的时代。这一次,她有全新的开始,有爱她护她的家人,更有对未来无比清晰的认识。她要端正心态,努力弥补前世的遗憾,利用对大趋势的把握为日后自在的人生积攒资本。不管是学业还是事业,她都要大丰收。嗯,是个好目标,亲一下,再亲一下...
被妹妹算计,她被迫嫁给了那个传言狠辣无情,克死了五个未婚妻的残废,所有人都说她唐阮阮嫁过去活不过新婚夜谁知道婚后她却被那男人宠上了天!傅少,夫人将您继母打了。夫人手打疼没有?傅少,听说您护内不讲理?嗯,所以你们不要欺负我夫人。晚上,唐阮阮被男人揽在怀中,听说你今天又带着三个宝贝闯祸了?唐阮阮怎么,你有意见?傅少没有,只觉得三个宝贝太少了,不如我们在多生几个!...
起点第四编辑组荣誉出品自己的大脑里突然挤进另一个人的意识,这种情况俗称为鬼上身,被鬼上身肯定不会是件愉快的事。但是如果这个挤进大脑里的意识属于一个来自于未来世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并且可以让你成为当代第一名医,你是否会接受呢莫一凡是一个敢于玩命的替身演员,无意中接触到了神秘的天外来客,从而掌握了来自于未来世界的神奇医术,并且还莫名其妙地担负起了振兴中华医学的重任声明本书非种马小说。东方已有两部字数过百万的VIP作品,我最风流和千极变,如果没看过的朋友不妨去转转,可以点击我的作者名进入我的空间,里面有连接地址。喜欢本书的朋友请加东方的书友群多多联络群号8809004群号29336314群号1510443群号35269403...
...
修炼玄天宝典,成就无上强者!利用地精科技,建立魔晶工业!生产战舰,组建舰队,走向海洋!扩张领土,占领岛屿,建立海外基地!鲸吞万国,组建联合议会,开创领主帝国!征战天界,统御万族,铸就一代传奇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