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学生中间,老舍从不以名作家、名教授自居,他谦逊自处,平易近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又不是耳提面命。学生毕业,都愿意请他题词留念。他的时间本来很宝贵,要教课,又要写作,但他从来是有求必应,认真对待,题词内容,斟酌再三,语短意长。他曾在一个学生的纪念册上题写&ldo;对事卖十分力气,对人不用半点心机&rdo;。(注:王碧岑:《往事难忘》,《北京文艺》1979年第8期。)从这件似乎是微末琐事中可以看出他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情操。他这样要求学生,也以此律己,他一生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他是学生进步活动的赞助者和支持者。当时,山东大学学生办两种刊物,一个是《励学》,一个是《刁斗》。《励学》是学术性刊物,文理兼顾;《刁斗》是文艺刊物,内容为文学评论、创作和翻译。为充实刊物的内容,学生曾约请教授、教员撰写文章。老舍是积极帮助学生办好刊物的教授之一。他不但热心地为刊物写稿,有时还亲自帮助审阅和修改文章。(注:《忆老舍在山大》。)同所有优秀作家一样,他不但勤于写作,而且把许多心血倾注在培育文学青年的劳作里。
第十一章 青山碧海(一九三四‐‐一九三七)
相聚在海滨
青岛是避暑圣地。一九三四年前后,每到夏季,国内不少作家、学者在青岛山东大学相聚。洪深、闻一多、王统照、臧克家、吴伯箫、赵少侯、孟超、赵太侔、丁山、游国恩、杨金甫、王亚平、肖涤非等,或长期在山大任职,或短期到山大勾留,彼此之间,都有过密切的交往。老舍同这些朋友,学问上互相切磋,生活上甘苦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
一九年夏,借避暑的机缘,老舍向洪深、臧克家、王亚平等提议办一个短期文艺刊物,得到同意,又约请十二位作家担任撰稿人,这样,七月十四日青岛《民报》印出了刊物的第一期,是为《避暑录话》。(注:见王亚平:《老舍与〈避暑录话〉》(老舍故事之一),《青海湖》1981年第4期。)
《避暑录话》撰稿人为:王余杞、王统照、王亚平、老舍、杜宇、李同愈、吴伯箫、孟超、洪深、赵少侯、臧克家、刘西蒙。&ldo;他们这十二个文人,作风不同,情调不同,见解不同,立场不同;其说话的方式,更是不同。&rdo;&ldo;他们在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爱好文艺的人;他们都能看清,文艺是和政治,法律,宗教等,同样是人类自己创造了以增进人类幸福的工具。他们不能&lso;自甘菲薄&rso;;他们要和政治家的发施威权一样,发施所谓文艺者的威权。&rdo;&ldo;此外,他们还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同人们相约,在一九年的夏天,在避暑圣地的青岛,说话必须保持着&lso;避暑&rso;的态度。&rdo;(注:洪深:《避暑录话&iddot;发刊词》,1935年7月14日青岛《民报》。)这是洪深在《避暑录话》创刊号上《发刊词》中说的话。这段话委婉含蓄地讲明了这个短期刊物的宗旨。
老舍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小说《丁》,散文《西红柿》、《再谈西红柿》、《避暑》、《檀香扇》、《立秋后》、《等暑》、《完了》,还有《诗三律》。他的这些诗文,同他的其他诗文一样,语言诙谐,风格幽默。《再谈西红柿》就近取譬,从青岛&ldo;到处看见西红柿&rdo;说到青岛&ldo;洋派的中国人也甚多&rdo;,再说到&ldo;吃洋臭豆腐而鄙视&lso;山东瓜子&rso;与大蒜的人,大概也会不在少数&rdo;。字里行间讽刺了一些人的&ldo;奴化&rdo;心理,文字从容、俏皮,内容却是严肃的。《檀香扇》也写得好。这个作品从另一个侧面接触到&ldo;国民性&rdo;问题。&ldo;谈到民族老不老的问题,自然也不便刨根问底,最好先点头咂嘴,横打鼻梁:&lso;我们老得多;你们是孙子!&rso;于是,即使祖父被孙子给揍了,到底是孙子年幼无知;爽性来个宽宏大量,连忤逆也不去告。这叫作&lso;劲儿&rso;。明白这个劲儿,莫谈国事乃更见通达。&rdo;作家并未止于对落后&ldo;国民性&rdo;的讽刺,而是笔锋又一转,把矛头指向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强敌面前的阿q相,在戏谑的文字后面可以感觉到作者的忧愤。其他几篇散文,因为要切中&ldo;避暑&rdo;这个总题目,内容显得浮泛些。即使如此,因为每篇散文都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所以仍有一种特别的亲切味道。《避暑》一篇就透露着作者在迎来送往一片忙乱生活中的某种苦涩之情。
《避暑录话》每周一期,开初在《民报》刊出,后来供不应求,遂增印八百份道林纸的单页,折叠成八小页的小刊物,送书店代售,销路颇好。刊物出到第十期,特约撰稿人陆续离开了青岛。他们的&ldo;避暑原是带手儿的事&rdo;,&ldo;在青岛都有事作&rdo;,暑天一过,&ldo;克家早早的就回到乡间,亚平是到各处游览山水,少侯上了北平,伯箫赶回济南……&rdo;(注:老舍:《完了》,《避暑录话》第10期。)时令已近深秋,&ldo;广东月饼和青岛避暑似乎打不到一块&rdo;,刊物于是终刊于第十期。老舍的《完了》就算是《终刊的话》,登在第十期的显著位置上。
老舍很喜欢这个刊物,也很留恋这一年暑假朋友相聚在海滨的生活,他写有《诗三律》抒发了对远去的朋友的纪念。其中第二首、第三首是这样的:
晚风吹雾湿胶州,
群岛微茫孤客愁!
一夏繁华成海市,
几重消息隔渔舟;
不关宠辱诗心苦,
每忆清高文骨遒。
灯影摇摇潮上急,
归来无计遣三秋!
故人南北东西去,
独领江山一片哀!
从此桃源萦客梦,
共谁桑海赏天才?
二更明月潮先后,
万事浮云雁往回:
莫把卖文钱浪掷,
青州瓜熟待君来!
(注:老舍:《诗三律》,《避暑录话》第10期(1935年9月15日)。)
樱海、蛤藻及其它
一九年十二月九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提出代表全国人民意志的&ldo;停止内战,一致对外&rdo;、&ldo;反对华北反共自治&rdo;、&ldo;打倒日本帝国主义&rdo;等口号,这就是著名的&ldo;一二&iddot;九&rdo;运动。以&ldo;一二&iddot;九&rdo;学生运动为标志,全国抗日民主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
山东大学的进步学生在&ldo;一二&iddot;九&rdo;学生运动的影响下,也展开抗日救亡运动。他们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组织山东大学学生抗日救国会,并召开全校学生大会,推举陈延熙、李声簧等人组成山东大学学生抗日救国会执行委员会,向全国各地发出响应和支援北平学生抗日救亡义举的通电。他们举行示威游行,开展宣传活动。以后,他们又同礼贤中学、铁中、女中等校进步学生联合组成青岛市学生抗日救国会。
一九三六年二月,山东大学开学不久,校方给陈延熙等六人加以&ldo;行为不轨&rdo;的罪名,强令退学。学生要求校方收回成命,遭到拒绝;学生一怒之下砸了学校办公大楼,宣布罢课。罢课中虽遭到青岛市海军陆战队镇压,多人被捕,但学生坚持斗争达半月之久,终于取得一定胜利,最后以校长赵太侔被撤职结束。(注:见王路宾著《山东大学一段革命斗争历史的回忆》,《山东大学校史资料》第1期。)这次罢课,证明山东大学学生们是有力量的,表现了他们蓬勃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同时也暴露出学校当局慑于国民党卖国政府的威压软弱甚至屈从的态度。校方的这种态度使不少进步的教授失望、愤慨;当时洪深、赵少侯等先后向校方提出辞职;老舍目睹这一切,也无意再继续留任。
饭票天天逼小魅魔读书 沉冤录 绝地风暴 我能RUA你的精神体吗 美人多疾 和最讨厌的Alpha网恋了 功德无量系统[快穿] 雨杀 我的神明来自地狱 鲤·因爱之名 我的粉丝坑我上瘾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假性恋爱关系[快穿] 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 和未婚妻的死对头HE了 小放牛 骑着蚂蚁看海的少年 农家壮夫郎 绿茶小男友把我攻了[穿书] 刮了顾客的车之后
身为现代顶级女厨师的林鸢,竟然试新菜单时过敏而死!真够憋屈的,没想到更憋屈的还在后面穿越成为古代的陆府厨娘也就算了,还因长相过美被陆府小姐嫉妒,送给她痴傻兄长冲喜,长得漂亮怪她咯,惹不起还躲不起,凭她一手出神入化的厨艺,照样能混得风生水起。林鸢无奈叹息哎哎,这位晕倒的兄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赵昀一把抱住,这样抱?...
霍时凝领着她那群小伙伴一路打小怪兽,在剑修道路上摸爬滚打的开始她波澜壮阔得一生PS以主角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感情线较少,会有男主...
撞破未婚夫和妹妹背叛,她直接把渣男暴打了一顿,继而转身便抱上了金贵的大腿。本想用完就扔,却没想到从此被缠上了。某女喂喂喂,这位大佬,说好的只是用一下的,怎么还沾上我了。某大佬你只说用一下,也没说用多久呀!某女你你还要脸吗?某总裁不要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每一个少年心中自有一个江湖!!当面对黑暗,我们是忍气吞声,还是放手一搏?这里记录了青春和热血,誓言和契约所有不良系列的前传。不良系列,从这里开始...
简介杀,不含慈悲之念,不掌妇人之心。帝王一怒,伏尸百万。且看,一人一狗,冲出大荒,神挡杀神,佛挡拍佛!...
原本被人瞧不起的小村医,为了救治被蛇咬了那里的嫂子,从而不得已修炼了一门奇怪的功法,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和村里其他的嫂子做那事儿。大宝,晚上记得早点儿来嫂子家,嫂子给你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