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王文龙回答:“对于辽东最好的经营方式就是屯田,这也是历朝历代管理边关土地的最好办法。屯田、移民,如此才能渐渐实边,使得边关的经济合理运转起来,经济一旦运转起来,防守边关之事就可以有序运行,不需要中原王朝继续向边境大量输送资源。”
徐光启闻言却有些疑惑:“辽东苦寒,如何能够屯田实边?”
“这就是关内人对辽东不了解的结果了,”王文龙摇头一笑,问宋一韩道:“闻远这一阵子都在了解辽东情况,你说说辽东有没有土地?”
宋一韩向徐光启解释道:“子先不知,辽东良田极多。辽东苦寒,又有大量林木,每年到秋季,落叶还未腐烂便即霜冻,自然在冰城之下腐熟,其情况如同内地之沤肥。到第二年开春雪化,落叶之肥力又滋养土地,似此不知过了多少年,以至于辽东之地肥沃异常,其土状若黑膏,手握成团、掷地即散,且黑土层深厚,掘地一二米土质仍黑。虽然辽东天气寒冷,一年种粮只得一季,但那一季之粮多是种粒饱满,且辽东人少地多,卫所军户只要肯出力种粮,总能做到衣食无忧。这也是为何辽东屡受盘剥,但辽东卫所军户仍能过生活的原因。辽东土地尽有,只是人口太少,且要抵挡蒙古和女真之侵略,若非如此,辽东军户之生活其实也算富足。”
徐光启虽然读书多但是对于辽东的情况也没有什么深入研究,闻言感觉自己三观都有些被颠覆,震惊道:“我还以为辽东是极贫极苦之地,却没想到当地百姓生活居然还过得去。”
王文龙道:“辽东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是燕国之北地,汉时的幽州治所一度深入辽东,三国时的公孙家襄平城,两晋之时的平州营州,还有前燕的都城龙城,更别说元代时锦州、朝阳直接隶属于中书省,那都是屯兵富裕之地。历朝历代在辽东屯兵没有不成的,若是有野心的时代,其屯兵之所会一路北进,直到兴安岭北端。当年收缩辽东防线之时之所以留下如今的实际统治区域,也是因为这些地方本就是中原王朝的核心腹地,完全可以通过移民实边而经营成边境重镇。只可惜我大明在辽东一开始就采用了卫所制度,在辽东几乎只有军户没有民户,军户要想移动,又是难了。”
宋一韩道:“原来如此,若非听建阳所言,我也不知道辽东自古便算是中原王朝的故地,只是如今被制度所害……”
说到这里他和徐光启都是叹气,朱元璋从蒙古人那里学来的户等制度是大明官员公认的大坑。洪武、永乐年间,户等制度还在勉力维持,到英宗时开始想方设法对此制度打补钉,到了嘉靖万历年后,大家终于确定这制度完全不适应时代,真没啥补的必要。
现在大明所谓商户、匠户都已经有名无实,许多匠户早就不会做手工,只要兜里有钱,匠户可以不去服徭役、商户子弟也可以走关系去考科举,至于民户转而经商更是成为社会上的主流选择。
虽然中晚明的朝廷已经尽力在消除户等制度和时代发展的不适应,但却始终无法填补军户这个大坑。
卫所兵现在是公认的不能打仗,卫所土地一团乱麻,而且卫所兵还很难调动。想要调卫所兵去辽东实边,就问一个问题:土地怎么分?
最早朱元璋给卫所兵分田时按照的是口粮田标准但,等到卫所制度建立二百多年后,此时跟关内军户说他们祖祖辈辈耕种的卫所田地是国家的,让他们把现在分到手上的田放弃掉,到辽东给他们分一块新的,这话谁能信?即使信了,朝廷也没有这么大能力去执行。
徐光启摇头感叹:“辽东多地无人,关内多人无地,却偏偏关内人去不了辽东耕种,何其荒唐……”
宋一韩接着说:“我当谏言,多调内地卫所兵去辽东实边。”
即使是宋一韩,也只敢建议调卫所兵去辽东,不敢直接攻击卫所制。攻击了根本没用,还会惹麻烦。
张居正这个晚明第一改革家所做的改革也不过是在税收、京察制度上做了点变动,属于查漏补缺,并没有动到大明制度的根基,但这就已经耗费了他全部的政治能量,还搭上了他的政治名声。
相比之下,卫所制是跟大明最基础制度绑定的,其中所涉及到的利益更是远比改换一下税收方式、考察一下官员政绩要大得多,恐怕连皇帝都扳不动。
大明的制度有这么大的基础问题,大家的改革却只能隔靴搔痒,两都有些无奈。
宋一韩对王文龙道:“建阳今日之言,使我眼界大开,我最近正在研究辽东问题,若有不明白之处,可否来向建阳请教?”
“那是自然,欢迎闻远常来。”王文龙说道。
“如此便少不得叨扰建阳了。”宋一韩高兴道。三人一块用了午饭,又仔细聊了聊辽东局势,傍晚时,王文龙才将两人送出家门。
次日一大早,宋一韩就又来到王文龙家,进入书房时就见王文龙拿着一支蘸水硬笔正在专心写稿。
“建阳在写小说么?”宋一韩好奇问道。
王文龙回答道:“我下个月要离开京城,路上没时间写稿子,正好这几天把这两个月的稿子写完。”
“这是《漂流记的新稿?”宋一韩见到王文龙书桌上已经放了一摞底稿,扫了一眼便认出,然后便有些不好意思文:“这书我是每月追看的,不知可否……”
“闻远自看便是。”王文龙笑着回复说。
宋一韩大喜,找个不打扰王文龙的角落,取过底稿便开始翻看。
宋一韩四十多岁的人了,读书也是此时大多数文人细嚼慢咽的习惯,慢慢的品评着文字,读稿速度甚至没有王文龙写的快,这倒是让王文龙没有了底稿未干就被翻动导致字迹模糊之忧。
宋一韩慢慢的阅读,用了一上午时间才追平王文龙的写稿速度,这时仆人也刚好来叫两人吃饭。
王文龙放下笔伸个懒腰:“写了一上午眼睛都了,咱们先去吃饭吧。”
宋一韩点点头,和王文龙一起走向饭堂。昨天他和徐光启是在王文龙的厅中吃的饭,今天才算第一次进入王文龙的后宅,宋一韩一路上看着这京城黄金地段的大宅装饰,对于这宅子的精美程度啧啧称赞,进入饭堂时见到那一水的彩绘梁柱,更是不免暗自羡慕:果然是文豪富裕之家的气度。
沈宜修抱着孩子进入饭堂,见到宋一韩,她忙将孩子交给丫鬟,对着宋一韩行了一礼,道:“见过宋先生。”
“有礼了,”宋一韩也连忙回礼,然后问:“这位是?”
沈宜修自我介绍:“我是建阳的内人,姓沈。”
“夫人就是苏州第一才女沈宛君?”沈宜修在嫁给王文龙之前就已经才名满苏州,不需要《白蛇传宋一韩也知道她的名字。
宋一韩瞧着沈宜修的模样,暗暗赞叹,没想大名鼎鼎的沈宛君不光才华过人、模样也如此清丽。有妻如此,王文龙真是有福气。
沈宜修笑道:“什么第一才女,不过是在闺中好写些诗词别人胡乱叫的罢了。”
(本章完)
枭雄渣爹再娶后,我带亲娘去逃荒 好想把他偷回家藏起来怎么办? 我装的但她真疯[快穿] 我觊觎的女下属同样野心勃勃 [FGOx妖表乙女]被选中的Master 玩家提姆德 在笔下烂尾文里封神[星际] 神格沦陷 【综英美】白天是蝙蝠崽晚上当反派 身为贵妃,务必革命〔陵容〕 重生00我卖盒饭挣了999套房 我的人生有字幕 于是猫猫决定征服星际 冒充职业选手,你夺冠了? 我在星际的日常 被迫和死对头贴贴续命 因一见钟情发展的恋情 你吃啥呢给我掰点儿 我亵渎了神明 成为邪神容器后[异能]
洛依依穿越成了偏远小城的郡主,还有一桩皇上硬指的婚约。未婚夫是有着大梁战神之称的魏王,人人都说他是大梁第一好男人,但洛依依对他的评价只有一个字穷!穷到连皇家宴上准备礼物的钱都没有,天天想着坑老婆的银子。洛依依稳住,不怕,咱美貌与智慧齐飞,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从卖大饼开始,到开连锁酒楼,再到开辟南北商路,赚钱养家,赈灾济贫,兴修水利,叱咤风云成为大梁第一女商。蓦然回首,穷王爷又来坑银子了,不怕不怕,咱有的是银子,夫妇携手招兵买马,治国平天下。...
娶了一个漂亮老婆,她以为我很穷,被她看不起,她却不知道我其实很有钱...
(穿越+全能+马甲+团宠爽文)孤傲清高贵公子vs娱乐圈全能女王。盛婉做了一辈子的祸水妖妃,穿越后发觉转世竟然是个蠢笨的草包美人,被欺负的都自尽了。这怎么能忍!手撕绿茶,脚踢白莲,一切阻挡她的只有被销毁的下场。这个世界艺人不仅能赚钱还广受喜爱地位崇高?舞姬出身的盛贵妃表示很满意舞乐美食丹青诗书上才艺!只要你想,她无所不会!!在成为世界上最璀璨的那颗星星的路途上,无数裙下之臣被光芒吸引而来。被团宠的日子里,甚至不用她亲自下场动手,敌人就已经消失不见。人生如雪寂寞直到那个孤高清傲的男人出现,一眼洞悉她心底的残缺...
作者柳公子的经典小说逍遥之神奇宝典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逍遥之神奇宝典一个都市小宅男,阴差阳错的得到了一本宝典,从此风起云涌,步步惊心。让他没想到的是,原本惧怕爱情的他,却总是好运不断,引发了一系列啼笑皆非,感人至深的情感纠葛。...
...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朽陌的经典小说重生八零团宠小福包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狐族小公主穿到缺衣少食的八零年代,好在有爷奶家人宠,顿顿吃的香香的,小脸蛋那是一个娇嫩萌软。奶奶说这女娃是她的心肝儿,是神仙派下拯救她老陆家的小福宝。村民嗤之以鼻,都说这陆家把个女娃当宝养,这女娃娇滴滴的肯定把陆家吃的穷困潦倒,没落于此。只不过,后来他们没等到陆家哭泣悔恨,却看到陆家盖起红砖房,年年丰收。这方圆百里唯他陆家福运接连不断,财气旺盛。面对贫瘠的环境,小公主叹了口气,还好肚子饿想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