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现在,有个小学几年级的文化,就可以读书写字,这应该感谢五四时期的先贤们。提倡白话文,胡适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他在1917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掀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就是他提出的“文学改良”首要任务。他一生始终关注着白话文的发展和命运。
南京国民政府初创,胡适因学生罗家伦在政府里当了官,便致信罗氏,希望他提出建议:“由政府规定以后一切命令、公文、法令、条约,都须用国语,并须加标点,分段”。他很盼望党政要人吴稚晖、蔡元培、蒋介石、胡汉民诸公,也能赞助此事。
但胡适等人的意见,显然没得到重视。政府的一切公文,各种报纸,依旧是文言、骈文满天飞。在胡适看来,这简直连北洋军阀政府都不如。1920年,徐世昌做总统,傅岳芬当教育总长时,还下令废止小学的文言课本,改用国语课本。
只是,报纸和公文依旧用古文,学了白话文而不能看报,不能在社会上应用,谁还肯热心去学。因此胡适一直希望政府公文和报纸改用白话。
见国民党的新政府对此无动于衷,胡适一怒之下,便在《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一文里,尖锐批评道:“国民党当国已近两年了,到了今日,我们还不得不读骈文的函电,古文的宣言,文言的日报,文言的法令!……一个革命的政府居然维持古文骈文的寿命,岂不是连徐世昌傅岳芬的胆气都没有吗?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今日国民政府所代表的国民党是反动的。”
1934年5月间,汪懋祖、许梦因等人重谈“复兴文言”的老调,提倡中小学生普遍学习文言,反对白话文。吹捧湖广军阀何键、陈济棠主张尊孔读经,“可谓豪杰之士矣”。搞起了一个“中小学文言运动”。
汪懋祖,13岁中秀才,15岁入苏州府中学堂,旋转入上海广方言馆,后毕业于江苏高等学堂。
民国元年(1912年)至天津入北洋高等学校工矿科。民国5年赴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学士教育院,受教于杜威,获硕士学位,后被哈佛大学聘为研究员。
民国9年回国,历任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长兼代理校长、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兼教授、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兼教授、江苏省督学等职。先后加入中国科学社、中华教育改进社、教育学会、儿童教育会、乡村教育社、职业教育社等学术团体。
民国16年7月,辞去大学教授及督学等职,返家乡创办苏州中学,民国19年被全国教育学会聘为专家会员。抗日战争期间,任昆明西南联大等高等院校教授。抗日胜利后,返回苏州,任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民国38年1月10日病逝于苏州。著有《美国教育彻览》、《教育学》等。
这样一个人都对文言文情有独钟,可见传统的力量有多强大。
进步文化界对这种迷恋古文的论调,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独立评论》发表了任叔永的《为全国小学生请命》,胡适也发表了《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和《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等几篇文章。
胡氏在分析批驳了汪、许的文言主张之后,指出:“我深信白话文学是必然能继长增高的发展的,我也深信白话在社会上的地位是一天会比一天抬高的。在那第一流的白话文学完全奠定标准国语之前,顽固的反对总是时时会有的。对付这种顽固的反对,不能全靠政府的‘再革一下命’……虽然那也可以加速教育工具的进步,——必须还靠第一流的白话文学的增多。”
至于读经,胡适同意傅斯年的观点,认为“六经虽在专门家手中也是半懂半不懂的东西”,拿这些来教儿童,教员不是浑沌混过,便是自欺欺人。因此,“在今日妄谈读经,或提倡中小学读经,都是无知之谈,不值得通人的一笑”。
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读经的论调,本是沉滓泛起,进步文化界稍加批驳,便又沉落下去了。论争便很快转为“大众语”的讨论。
这是关于文艺大众化讨论在语言问题上的继续。人们提倡大众语,是“为了要纠正白话文学的许多缺点”。要做到“大众说得出,听得懂,写得顺手,看得明白”,而且还要成为“大众高兴说,高兴听,高兴写,高兴看的语言文字”。
这场讨论是为大众着想的,对于促进新文学与广大群众相结合,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意义。
但讨论中,也有人借“大众语”来否定“五四式白话”,要把白话与文言文一起抛弃。这种行为被鲁迅斥为“狗才”,“虽然好像很激进,其实是在替敌人缴械”。鲁迅认为,提倡大众语,应该做“更浅显的白话文”;而关键在于作者须是“大众中的一个人”,“才可以做大众的事业”。
胡适也参加了大众语的讨论。
他针对一些人把大众语同白话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指出:“大众语不是在白话之外的一种特别语言文字,所谓‘大众化’,是指‘能够把白话做到最大多数人懂得的本领’……现在许多空谈大众语的人,自己就不会说大众的话,不会做大众的文,偏要怪白话不大众化,这真是不会写字怪笔秃了。白话本来是大众的话,决没有不可以回到大众去的道理。时下文人做的文字所以不能大众化,只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想到大众的存在。因为他们心里眼里全没有大众,所以他们乱用文言的成语套语,滥用许多不曾分析过的新名词;文法是不中不西的,语气是不文不白的;翻译是硬译,做文章是懒做。……这样嘴里有大众而心里从来不肯体贴大众的人,就是真肯‘到民间去’,他们也学不会说大众话的。”
胡适认为提倡大众语的人,“都应该先训练自己做一种最大多数人看得懂,听得懂的文章”。既要为识字的大众着想,也要为不识字的大众着想。要做到“用一个字,不要忘了大众;造一句句子,不要忘了大众;说一个比喻,不要忘了大众。这样训练的结果,自然是大众语了”。胡适的这些见解,批评时弊,深中肯綮;又将大众语,归结为作者对大众的责任心和思想感情问题,无疑是很实际而且深刻的。
在此期间,胡适作为北大文学院院长,还对北大的新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建议。
此事的起因是胡适在中国公学的学生吴晗转学北大没有成功,当时北大的规定是想转学的学生得与新生一起参加入学考试,合格后再参加转学考试。吴晗就是因为参加入学考试没有通过,被北大拒之门外。胡适主张文、理科入学考试应有所偏重。
胡适在文学院院长任期内的另一项改革,是规定文科各系的新生都要必修科学概论、哲学概论和中国通史三门课。这三门公共必修课由系主任负责制定教学计划,按照每次课的内容邀请校内外著名学者讲授。胡适本人亲自讲授科学概论一课的“引论”和“结论”部分。其他部分则由各科教授主讲。
如江泽涵等人讲“数学方法.论”,萨本栋等人讲“物理学方法.论”,曾昭抡讲“化学方法.论”,丁文江讲“地质学方法.论”,周炳琳讲“经济学方法.论”等。“科学概论”一课对于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也体现了胡适一贯的教育理念和对北大培养具有广博学识的高层次人才的期望。
这一年的3月8日,胡适在河北省立法商学院演讲《做学问的方法》。谈做学问的两个条件:充分的工具和做学问的习惯。他认为有了这两个条件,方法已在其中了。科学方法只是不苟且,不懒惰,是肯虚心的人做学问的方法。说破了不值半文钱,学起来可要毕生的努力。最后,胡适说,单有方法,还是不够,必须还要寻真材料、活材料、实材料。
5月19日,胡适完成了近五万字的长篇论文《说儒》,这是胡适此段时间最主要的学术论著。胡适在《一九三四年的回忆》一文中自我评价说:“这篇《说儒》的理论大概是可以成立的,这些理论的成立可以使中国古史研究起一个革命。”
是年胡适完成的第二篇论学文字是陈垣《元典章校补》序,后改名《校勘学方法.论》,刊载在《国学季刊》上。胡适在此文中主张打倒“活校”,提倡“死校”,提倡古本的搜求——意在重新奠定中国的校勘学。
8月17日,胡适作《教育破产的救济方法还是教育》一文,针对当时的“教育破产”论,胡适指出:“今日中国教育的一切毛病,都是由于我们对教育太没有信心,太不注意,太不肯花钱。教育所以破产,都因为教育太少了,太不够了。教育的失败,正因为我们今日还不曾真正有教育。……欲要救济教育的失败,根本的方法只有用全力扩大那个下层的基础,就是要下决心在最短年限内做到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9月3日夜,胡适作《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一文,指出“这二十年的一点进步不是孔夫子之赐,是大家努力革命的结果,是大家接受了一个新世界新文明的结果,只有向前走是有希望的。开倒车是不会成功的。”
我有一座黄金渔场 帝本逍遥 明少宠妻太凶猛 魔尊她疯了 末世巅峰主宰 心头白月光总想倒追我 烈龙狂少南桥故人 穿越之平淡人生 黄裳季泽磊 小侯爷的追妻日常 小婿神医 外挂回收临时工[快穿] 快穿之驾临世界至巅 无尽燃烧的斗魂 总裁霸宠小甜妻 香皂修仙之旅 郁少的首席萌妻盛安然郁南城 上门龙婿 王者荣耀之男神笑一个 动物天堂计划
本站为您带来主角是冯宇的小说冯宇重生八十年代全文阅读无删减,作者穷四,是一部最新著作的小说,喜欢的快来看看吧。小宇,别喊了,赶紧睡觉。墙的另一面,张沐华喊道。同时埋怨丈夫,怎么晚上又让儿子喝酒,这都说胡话了。学胡汉三,那是好人吗那是大汉奸...
他是真龙之命,是华夏龙魂之魂。鬼手神针惊天下,逆转阴阳,起死回生。犯我之敌,必杀之,唯我狂之。泡最美的女人,喝最烈的酒,交最义气的兄弟。...
众人皆知,梁家大小姐骄奢淫逸,嚣张跋扈,三年前为了和男人私奔甚至气死生父,但偏偏命好的不行,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权势滔天的周家少奶奶,不仅如此,周少爷更是百般疼爱。周总,太太又去珠宝店了。收购了吧,明天把相关文件给她送过去。周慕寒嘴角勾起一丝柔情她想要什么都给她。那要是她想离婚呢?男人脸色一变想都不要想!...
世人只知道,才华横溢的莫诗意最大的梦想是日进斗金,迎娶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却没人知道,重生前的莫诗意爱他爱到没了自我,最后却落得个人人欺压丧子身死的下场。于是,重生后的莫诗意忙着赚钱复仇,压根不想碰一下那个嘴上说着滚蛋,身体却很诚实的大尾巴狼!只是,什么时候变成了他跟在自己身后追着跑?明明上一世恨不得将她挫骨扬灰,这一世不仅在第一时间帮她虐渣立威,更是自荐为她暖床?莫诗意呵呵冷笑,不好意思,本...
赵烈无奈穿越在明末登莱一个官二代身上,此时已是天启年间,内忧外患的大明大厦将倾,从北到南建奴农民军荷兰人郑芝龙虎视眈眈,赵烈金手指浮现,整兵修武,重塑东亚新秩序。朝鲜背信弃义,投向建奴,拿走济州岛,略略惩戒。日本德川幕府安定四方,拱卫天皇,藐视大明,这怎么行,定要亲善弱小,祸乱九州,夺取北海道,肢解倭国...
本文结局一对一,男主身心干净。匪夷所思的穿越成为官宦千金,还没来得及假装失忆,就被神尼诊断为失魂症。失魂症会危及生命,吓坏了爱女心切的父母,没人问她的意见,就把送她往尼庵,定魂保命。天下名山佛占多,重峦叠嶂,古木参天涧深谷幽,水声潺潺的确是休养胜地,能安安静静的过日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佛堂并非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形形色色的男子相继登场,本以是一面之缘,泛泛之交,人走茶凉,却不想与他们的纠葛会剪不断理还乱。从佛堂返回家中,地方转变,麻烦却没减少半点,反而愈演愈烈。女儿家,争风吃醋,无辜牵涉其中嫡庶间,明争暗斗,无法独善其身。不要这些缠绵悱恻的爱恨情仇,只要在有生之年,与君相守,安暖度日。寻寻觅觅,万丈红尘里,谁是哪个待她以诚,朝夕相对的人?友情提示本文延续温情狗血风,不喜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