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于是,叔孙通投奔项梁,后来又跟了刘邦。
改换门庭的叔孙通也改头换面。他毫不犹豫地脱下儒生的服装,换成楚人的短衣。向刘邦推荐的人才,也尽是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为非作歹之徒。总之,叔孙通在汉王刘邦
军中的表现,完全不像一个儒家。
如此这般地熬到刘邦称帝,叔孙通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汉高祖七年十月,叔孙通制定的朝仪在帝都长乐宫试行。原先不懂规矩的功臣元勋们,第一次在天子面前表现得诚惶诚恐,刘邦也才真正尝到了当皇帝是什么滋味(故事详见本中华史第三卷《奠基者》)。
刘邦重赏叔孙通。
叔孙通却说:臣的学生一百多人追随左右,都参与了朝仪的制定,愿陛下让他们也有用武之地。
刘邦又任命这些人为郎官。
前面说过,刘邦是讨厌儒生也讨厌儒家的,然而叔孙通却让他改变了看法。汉高祖十二年的十一月,刘邦甚至以最高规格(太牢)祭祀了孔子。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在此刻已经打下基础。
那么,叔孙通为什么会成功?
因为他是新儒生。他很清楚,时代变了,儒学也得与时俱进。过去为邦国服务,现在为帝国服务。邦国的君主都是贵族,此刻的元首却是平民。贵族是熟悉礼仪的。让平民皇帝刘邦及其部下接受儒学,却并不容易。
所以,他必须等待。
等待要有信心和耐心,这两条叔孙通都有。他很清楚,
儒家那一套,用来打天下完全不行,用来治天下却长袖善舞。他也清楚,中央集权后,君臣父子之类的观念和制度不会没有用,反倒更有用。
只不过,必须投其所好,灵活变通。
所以,当刘邦南征北战时,叔孙通绝不温文尔雅。同样,刘邦问他朝仪难不难,他马上回答陛下希望如何就如何。后来排练,刘邦也认为不难。其实哪里不难,不过删繁就简,做了调整而已。
结果是皆大欢喜。原来那些质疑叔孙通的,也都改变态度,称他为&ldo;知当世之要务&rdo;的真圣人。
圣不圣,不好说。不迂不腐,是真的。
公孙弘也一样。
与董仲舒同时被武帝看中的公孙弘,当过狱吏也做过猪倌,成为朝臣时已年过六十,堪称老jian巨猾。他很清楚汉武帝是假儒家。因此,每次金殿对策,他提出的主张都很务实,却引经据典用儒学做装饰,汉武帝很受用。
公孙弘还有一招:遇到难办的事,总让直肠子汲黯先开口,自己跟进。如果汲黯在武帝那里碰了钉子,公孙弘就马上改口。次数多了,汲黯忍无可忍,在汉武帝面前当廷揭发公孙弘的背信弃义,斥责他不忠。
公孙弘却答:了解臣的认为忠,不了解的认为不忠。
汉武帝笑。
另一次,汲黯又揭发说:公孙弘位在三公,俸禄甚多,却用土布做被子,这是狡诈。
汉武帝又问公孙弘如何解释。
公孙弘答:汲黯所言属实。臣官居御史大夫(副总理兼监察部部长),却用土布做被子,确实未免有沽名钓誉之嫌。陛下明察,满朝文武与臣关系最好的,莫过于汲黯。今日汲黯当廷责臣,正中臣的要害。臣认账。更何况,如果没有汲黯,陛下哪里知道这些?
结果,汉武帝更加看重公孙弘。
易中天中华史12:南朝,北朝 诡纵之逝 书生意气 易中天中华史18:王安石变法 读城记 易中天中华史09:两汉两罗马 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易中天中华史17:大宋革新 易中天中华史15:女皇武则天 易中天中华史10:三国纪 易中天中华史11:魏晋风度 易中天中华史14:禅宗兴起 帝国的惆怅 从星空到心灵 西北风东南雨:大话方言 帝国的终结 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 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羽化!
...
重生之花都魔尊盛夏,江城内外阴雨绵绵。市郊的一个山沟里,磅礴的雨水不断冲刷着一堆沙泥,渐渐露出了一具被藏在下面的年轻的尸体天空闪过一道惊雷,一股紫色的闪电从天而降,生生的劈在了这具尸体上面。这道闪电直透地下,不断在山间爆闪出一连串的恐怖电光,连通了九幽冥域,引来了地府的冥雷降世...
十年前,他被迫逃出豪门世家,从此颠沛流离,惶惶如蝼蚁,人尽可欺。直到那一天,他拨通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号码。你若执我之手,我必许你万丈荣光...
刚毕业的陈天,一无所有,无意中割破了手,鲜血激活了手中的佛珠,解封了佛珠中的第一颗封印,获取了封印中的医术武术,以及上古医圣张巨的记忆,从此以后,屌丝逆袭,救治美女总裁,扇恶霸,踩狂少,无往不利,亮闪闪的人生便开始了...
一次意外的逃脱,却又落入虎穴,被他拎着去领了结婚证。他是谁?传说中商业奇才站在顶尖尖上的男人,霸道杀伐果断阴戾的大冰块?嗯,的确很霸道杀伐的确很果断至于冰块?谁踏马的说的,简直宠得她不行好吗...
昔日网络金曲渡我作者笔名盲枝的顾念因坚持原则卷入一场风波,一朝跌入谷底,在销声匿迹两年后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小编剧,因有妖剧组与男主骆修相遇,并在机缘巧合的误会下碰撞出一系列欢乐诙谐的趣味故事。经历波折之后,顾念重新建立斗志,在克服上升困难和洗清当年风波传闻之后,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乐观且依旧坚持原则的金牌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