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但是,俗话说:&ldo;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rdo;如果没有人帮助,一个人会是一事无成的。在这方面,我也遇到了极幸运的机遇。生平帮过我的人无虑数百。要我举出人名的话,我首先要举出的,在国外有两个人,一个是我的博士论文导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另一个是教吐火罗语的老师西克教授。在国内的有四个人:一个是冯友兰先生,如果没有他同德国签订德国清华交换研究生的话,我根本到不了德国。一个是胡适之先生,一个是汤用彤先生,如果没有他们的提携的话,我根本来不到北大。最后但不是最少,是陈寅恪先生。如果没有他的影响的话,我不会走上现在走的这一条治学的道路,也同样是来不了北大。至于他为什么不把我介绍给我的母校清华,而介绍给北大,我从来没有问过他,至今恐怕永远也是一个谜,我们不去谈它了。
我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我一向认为,感恩图报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之一。但是,我对他们四位,以及许许多多帮助过我的师友怎样&ldo;报&rdo;呢?专就寅恪师而论,我只有努力学习他的著作,努力宣扬他的学术成就,努力帮助出版社把他的全集出全,出好。我深深地感激广州中山大学的校领导和历史系的领导,他们再三举办寅恪先生学术研讨会,包括国外学者在内,群贤毕至。中大还特别创办了陈寅恪纪念馆。所有这一切,我这个寅恪师的弟子都看在眼中,感在心中,感到很大的慰藉。国内外研究陈寅恪先生的学者日益增多,先生的道德文章必将日益发扬光大,这是毫无问题的。这是我在垂暮之年所能得到的最大的愉快。
然而,我仍然有我个人的思想问题和感情问题。我现在是&ldo;后已见来者&rdo;,然而却是&ldo;前不见古人&rdo;,再也不会见到寅恪先生了。我心中感到无限的空漠,这个空漠是无论如何也填充不起来了。掷笔长叹,不禁老泪纵横矣。
1995年12月1日
------------
记张岱年先生
------------
我认识张岱年先生,已有将近七十年的历史了。30年代初,我在清华念书,他在那里教书。但是,由于行当不同,因而没有相识的机会。只是不时读到他用&ldo;张季同&rdo;这个名字发表的文章,在我脑海留下了一个青年有为的学者的印象,一留就是20年。
时移世变,沧海桑田,再见面时已是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了。当时全国大学的哲学系都合并到北大来,张先生也因而来到了北大。我们当年是清华校友,而今又是北大同事了。仍然由于行当不同,平常没有多少来往。1957年反右,张先生受到了牵连,这使我对他更增加了一种特殊的敬意……
张先生是哲学家,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有深湛的造诣,这是学术界的公论。愧我禀性愚鲁,不善于作邃密深奥的哲学思维。因此对先生的学术成就不敢赞一词。独对于先生的为人,则心仪已久。他奖掖后学,爱护学生,极有正义感,对任何人都不阿谀奉承,凛然一身正气,又绝不装腔作势,总是平等对人。这样多的优秀品质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再加上真正淡泊名利,唯学是务,在当今士林中,真堪为楷模了。
《论语》中说:&ldo;仁者寿。&rdo;岱年先生是仁者,也是寿者。我读书有一个习惯:不管是读学术史,还是读文学史,我首先注意的是中外学者和文学家生年卒月。我吃惊地发现,古代中外著名学者或文学家中,寿登耄耋者极为稀少。像泰戈尔的80,歌德的83,托尔斯泰的82,直如凤毛麟角。许多名震古今的大学问家和大文学家,多半是活到五六十岁。现在,我们已经&ldo;换了人间&rdo;,许多学者活得年龄都很大,像冯友兰先生、梁漱溟先生等等都活过了90。冯先生有两句话:&ldo;岂止于米,相期以茶。&rdo;&ldo;米&rdo;是88岁,&ldo;茶&rdo;是108岁。现在张先生已经过米寿两年,距茶寿18年。从他眼前的健康情况来看,冯先生没有完成的遗愿,张先生一定能完成的。张先生如果能达到茶寿,是我们大家的幸福。&ldo;碧章夜奏通明殿,乞赐张老十八春。&rdo;
1999年1月10日
------------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1)
------------
我现在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他虽已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典型的&ldo;我的朋友&rdo;式的笑容,仍宛然在目。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个笑容,却已是50年前的事了。
1948年12月中旬,是北京大学建校50周年的纪念日。此时,解放军已经包围了北平城,然而城内人心并不惶惶。北大同仁和学生也并不惶惶;而且,不但不惶惶,在人们的内心中,有的非常殷切,有的还有点狐疑,都在期望着迎接解放军。适逢北大校庆大喜的日子,许多教授都满面春风,聚集在沙滩孑民堂中,举行庆典。记得作为校长的适之先生,作了简短的讲话,满面含笑,只有喜庆的内容,没有愁苦的调子。正在这个时候,城外忽然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大家相互开玩笑说:&ldo;解放军给北大放礼炮哩!&rdo;简短的仪式完毕后,适之先生就辞别了大家,登上飞机,飞往南京去了。我忽然想到了李后主的几句词:&ldo;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rdo;我想改写一下,描绘当时适之先生的情景:&ldo;最是仓皇辞校日,城外礼炮声隆隆,含笑辞友朋。&rdo;我哪里知道,我们这一次会面竟是最后一次。如果我当时意识到这一点的话,这是含笑不起来的。
从此以后,我同适之先生便天各一方,分道扬镳,&ldo;世事两茫茫&rdo;了。听说,他离开北平后,曾从南京派来一架专机,点名接走几位老朋友,他亲自在南京机场恭候。飞机返回以后,机舱门开,他满怀希望地同老友会面。然而,除了一两位以外,所有他想接的人都没有走出机舱。据说‐‐只是据说,他当时大哭一场,心中的滋味恐怕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适之先生在南京也没有能待多久,&ldo;百万雄师过大江&rdo;以后,他也逃往台湾。后来又到美国去住了几年,并不得志,往日的辉煌犹如春梦一场,它不复存在。后来又回到台湾……
我现在站在适之先生墓前,鞠躬之后,悲从中来,心内思潮汹涌,如惊涛骇浪,眼泪自然流出。杜甫有诗:&ldo;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rdo;我现在是&ldo;焉知五十载,躬亲扫陵墓&rdo;。此时,我的心情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自己已经到望九之年,距离适之先生所待的黄泉或者天堂乐园,只差几步之遥了。回忆自己八十多年的坎坷又顺利的一生,真如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了。
积80年之经验,我认为,一个人生在世间,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勤奋、机遇。行行皆然,人人皆然,概莫能外。别的人先不说了,只谈我自己。关于才能一项,再自谦也不能说自己是白痴。但是,自己并不是什么天才,这一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谈到勤奋,我自认还能差强人意,用不着有什么愧怍之感。但是,我把重点放在第三项上:机遇。如果我一生还能算得上有些微成就的话,主要是靠机遇。机遇的内涵是十分复杂的,我只谈其中恩师一项。韩愈说:&ldo;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rdo;根据老师这三项任务,老师对学生都是有恩的。然而,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文把&ldo;恩&rdo;与&ldo;师&rdo;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他民族所望尘莫及的。
季羡林谈人生 真话能走多远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另一种回忆录 留德十年 幸福了吗 学问人生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季羡林谈写作 SARS危机 我授徒亿万倍返还! 白说 牛棚杂忆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阅世心语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北方城郭 痛并快乐着 大唐西域记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生活的起源在于平淡,金钱,美女,高科技,主角拥有着世界上别人无法想象的一切,当主角真正热求于平凡一生的时候,面对国家和自己,主角选择了(新书龙翔杏林已经开始上传,请大家多多支持)...
黄石公电杀夏侯渊,人遁书火烧张文远,张陵剑虐杀吕蒙一幕幕熟悉的情景,你是否还有所触动。准备好了吗,三国战记等着你投币。...
穿越即拜堂,娶的还是已死的当朝公主懵逼三问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这是一个现实版的网游故事。数不尽的人妖魔同时被穿越到一个陌生而空白的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万族林立,群雄并起。所有生物都拥有着各自属性,拥有着相同的升级模式,有如地球上的网游一样。没有了法律的约束,只剩下无尽的茫然,每个人藏在最心底最黑暗的人性都彻底爆发出来。为了生存,为了资源,为了权力,为了荣耀,为了种族,甚至是为了…女人,战争杀戮,从来都不会缺少。注①买断作品,不会进宫。好吧,让你猜对了,这是一本披着玄幻外衣的网游,或者是披着网游外衣的玄幻②207237344,书友群,欢迎大家来交流。...
作者骑鱼的辣椒的经典小说至尊战神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三年前,他不受待见,受尽妻子娘家人的嘲讽,三年后,他是最年轻的无敌战神,背后是逆天劲旅手下。寻找父亲消失的真正原因,重回都市,顺脚把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狠狠踩在脚下。...
林熙,一个傻白甜爱做梦幻想自己成为灰姑娘的标准配置,在一段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中不断受挫成长磨练自己,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蜕变成为一个腹黑睿智的商业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