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汉唐之学讲仁,到底讲什么?我们勉强可以说他们讲用。宋儒讲的仁,则扯到哲学里面讲体。我们讲了他们的缺点,也该说他们的好处,宋代及汉唐的儒家,各有所长,汉唐以来的儒家,了解孔子心法&ldo;仁&rdo;的用,宋儒借用佛道两家之学,了解孔子心法&ldo;仁&rdo;的体。他们都有划时代的创见,但每家都是不同的孔子。
讲到体用,我们要顺便提一下,拿中国唐代以后佛学原理来说,万物只有三个理则‐‐体、相、用。如这茶杯,玻璃为&ldo;体&rdo;,&ldo;相&rdo;就是它的形状,&ldo;用&rdo;就是它的功用,即是可以盛液体的东西。抽象的思想,也是一样。譬如我们现在讲的,以孔子的《论语》思想为&ldo;体&rdo;,&ldo;相&rdo;就是二十篇《论语》,我们来研究、解释。&ldo;用&rdo;是了解孔子以后,该怎样去弘扬中国文化,其&ldo;用&rdo;就在此。
汉唐儒者对于仁都讲用,而孔子当时讲仁,也多半是针对那个时代讲用。宋儒扯到哲学里讲仁的体,从现象来探究体,不能说在见解上没有一点进步,但可惜的也只是各执一端,闭户称王而已。
了解这些资料以后,再回转看这个&ldo;仁&rdo;。&ldo;仁&rdo;是什么?中国古代&ldo;仁&rdo;字就是这样写:人两足走路旁加个二,为什么不就旁加个&ldo;一&rdo;?&ldo;二人&rdo;是两个人,就是人与人之间,有我就有你,有你我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社会。一个人没有问题,有两个人就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这是文字上的解释。
现在归纳起来。
第一,题目的里仁。自处于仁,里仁象征了学问的中心在如何自处。自心是&ldo;体&rdo;,处于人之间就是&ldo;相&rdo;和&ldo;用&rdo;了。相就是人的行为,用则是发挥的作用。所谓自处就是自立,所谓处人就是立人。佛家的所谓&ldo;菩萨&rdo;之道,自立立人就是菩萨,这是梵文&ldo;菩堤萨埵&rdo;的译音,译成中文简称菩萨,等于中文的圣贤,名称不同而已。自处处人,就是仁的体用。
第二,本篇孔子就讲到&ldo;吾道一以贯之&rdo;,换句话说,就是体用一贯,有体有用。所以说仁只是行为,只讲用不讲体,不讲内心修养,也错了。如果像另一派的宋儒所说,仁就是在那里静坐,养性谈心为仁,不讲究用,不能救世救人,不能立己立人,也错了,应该体用一贯。
第三,在第篇《述而》里有&ldo;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rdo;这四点是孔子讲学问的中心纲要。这也是他&ldo;一贯&rdo;的道理。但在《颜渊》篇中却提到&ldo;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rdo;的彻底语。这些资料,我们要先了解,以后再研究这篇的本身,最后把结论沟通起来,大家就可以豁然贯通了。
月是故乡明
《里仁》篇第一段: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照三家村学究的解释就是:&ldo;孔子说,我们所住的乡里,要择仁人的乡里,四周邻居,都是仁人君子,就够美了。&rdo;真不知道世界上哪来这许多仁人君子,对&ldo;择不处仁,焉得知?&rdo;他们解释说:&ldo;我们选择一个居住的地方,假使不住在仁里的当中,这个人就不算有智慧的聪明人。&rdo;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我们大家都是笨蛋!对于这种解释,刚才批评过了,这是三家村的学究们的解释。
现在依照我们新三家村学究的解释,&ldo;里仁为美&rdo;意思是我们真正学问安顿的处所,要以仁为标准,达到仁的境界,也就是学问到了真善美的境界。&ldo;择不处仁&rdo;的意思是我们学问、修养,没有达到处在仁的境界,不算是智慧的成就,这是第一原则。
第二段: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说假使没有达到仁的境界,不仁的人,不可以久处约,约不是订一个契约,约的意思和俭一样。就是说没有达到仁的境界的人,不能长处在简朴的环境中。所以人的学问修养,到了仁的境界,才能像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可以不改其乐,不失其节。换句话说,不能安处困境,也不能长处于乐境。没有真正修养的人,不但失意忘形,得意也会忘形。到了功名富贵快乐的时候忘形了,这就是没有仁,没有中心思想。假如到了贫穷困苦的环境就忘了形,也是没有真正达到仁的境界。安贫乐道与富贵不淫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说:&ldo;知者利仁&rdo;。如真有智慧、修养到达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意失意之间,就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的。
照临万类的仁道
所谓&ldo;仁者安仁&rdo;相当于仁的体,&ldo;知者利仁&rdo;相当于仁的用。我们研究孔子学说,他的主要精神是&ldo;仁&rdo;。对于仁的道理,我们最好不要拿自己的意见来作注解,要把有体有用的道理把握住。前面提到唐代韩愈拿自己的意见作了注解,说&ldo;博爱之谓仁&rdo;。我们现在不用自己的意见作注解,拿接近孔子的,或拿孔子本身的意见作注解。孔子对于仁的注解全部都在《里仁》这一篇中,本篇里都是谈&ldo;仁&rdo;;谈它的用,比谈它的体来得多,正如孔子在《易&iddot;系传》中所说的:&ldo;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rdo;
再其次,我们可以从《孟子》的资料中找到一些有关仁的界说,现在我们看《孟子》最后一篇《尽心》章的上章里所提到:&ldo;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rdo;这几句话,上面讲到&ldo;根于心&rdo;是讲体,以下是讲用,这是很明显的。所以我们作学问的办法,最好以经注经,以他本身的学说,或者本人的思想来注解经典,是比较可靠的事。然后,把古人的学说消化以后,再吐出来,就是你自己的学问。有些人作学问,对古人的东西没有吃进去,即使吃进去,也消化不了,然后东拉西扯,拼凑一番,这方法是不能采用的。我们要真的吃下去,经过一番消化,再吐出来,才是真学问。正如雪峰禅师所谓:&ldo;语语从胸襟中流出,盖天盖地。&rdo;
现在我们继续看下去。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这是仁的体用并讲。孔子说真正有&ldo;仁&rdo;的修养的人,真能喜爱别人,也真能够讨厌别人。&ldo;好&rdo;就是爱好的&ldo;好&rdo;。&ldo;恶&rdo;字读去声,照现在的国语读法是读作第四声,就是厌恶的意思。我们读历史,有&ldo;善善恶恶&rdo;的话,上面的&ldo;恶&rdo;是厌恶,可恶的恶;下面是恶的本字,很坏的意思。过去的古文以及许多奏议中,有&ldo;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rdo;的话,等于说喜欢这个有才干的部下,但又不能提拔他、奖励他;讨厌那个坏的部下,而又不能去掉他。
这里孔子说有&ldo;仁&rdo;的修养的人,是真能够爱人,也真能够讨厌人。但孔子的话,假如说到这里停住了,像宋儒一样把它圈断了,那么我们研究起来,对孔子思想的&ldo;仁&rdo;还是无法有清晰的认识。现在我们把下面一句:
卿宓 历史的经验 严拓 何如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唯识与中观 修车沦陷 易经杂说 如何修证佛法 桃色镜头 烈狗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小崽崽他超行的 我爱吃肉肉 孟子旁通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一树海棠压梨花 温故而知新 你妈就在那里 猫犬系男子
那女警背后有只女鬼,我奋不顾身的扑上去救人,好吧,我救了人,顺便还把女警的裙子给扯下来了,谁能告诉她我不是故意的救了女警一命,却坏了女鬼的好事,女鬼要报复我,各种恐怖各种诡异,我要保命只能拨开层层迷雾,而这一切才只是开始。恐怖的女鬼,神秘的鬼偶,诡异的回魂术,无法想象的幽灵山庄,背后层层疑云,原来这一切才是揭开面纱,一个跨越几百年的风水奇局,一个庞大的古老传承,带着你的好奇走进来吧,天黑不要闭眼。...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顾知漫一直都活在逃避和痛苦之中。五岁那年,她目睹了太多死亡。一直到方铭瀚的出现,她终于决定正视这段过去。可真相的背后,是另一个悲剧。以及让人毛骨悚然的人性和自私...
...
萌宝来袭,宠文爽文,身心干净1v1这是一部娱乐圈双重生文,男女主重归于好,抱着萌娃秀尽恩爱撒尽狗粮的故事。粉丝眼里的靳绍煜性子清冷不善交流无欲无求这年头,怎么能连个微博都没有?一众迷妹实在为他的终身大事而发愁。后来,她们抓狂了,靳影帝不仅不是孤身一人,媳妇还是国民女神?纳尼?还怀孕了?高冷的靳影帝...
你使用了外挂,催眠术提升九百九十九级。你使用了外挂,融合了巨熊功巨鲸功等一百八十门古武,获得泰坦神功,觉醒泰坦巨力。这是一个枪炮古武改造人半兽人邪灵并存的时代。当新时代的枪炮敲响了旧时代的丧钟,唐文带着外挂降临了。我从旧日来,主宰新时代!老月已经完本法师奥义永恒武道长生种皆是精品,老月出品...
我好痛,司慕哥哥,救我!在她危机四伏之时,梦中的男神从天而降,为了抱住他大腿,她开启了惊天地泣鬼神般的追夫模式。婚后司慕哥哥,有人欺负我。第二天,欺负她的人,惨遭报复,爬到她面前跪地求饶。某女纳闷,这个霸道冷情的男人,怎么一夜间,像变了个人,无时无刻要把她宠上天!少爷,少奶奶把您的名表打包扛出去低价卖了!某少微微眯眸她高兴就好。隔天,管家匆匆跑来少爷,少奶奶把您给卖了!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