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罗辑思维荐书集锦(套装共24册)(.shg.tw)”!
第十章国内战线
1942年3月,全美国都流传着一个小故事:一名女士在公交车上大声说道:“打仗以后,我丈夫的工作比以前好,挣的钱也比以前多,所以我想让战争多打几年。”听到这些,另一名女士愤然起身,给了她一记耳光,说道:“这一耳光是为我在珍珠港死去的儿子打的。”接着又给了她第二记耳光,说:“这一耳光是为我在巴丹死去的儿子……”
这个故事不太可信:什么样的母亲会在瓦胡岛和吕宋岛都有儿子?这个故事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它反映了战时美国自身的问题。的确,战争对千百万美国人来说就是一个宝藏,它带来了经济复苏,人们在“大萧条”时期的梦想成为现实,但这却让人们充满负罪感。当然,人们还没有内疚到拒绝赚钱的程度——这样的要求有些过分,不符合人类的本性,而且这并不能帮助参战部队。但这种负罪感足以让他们参加回收废铁活动、购买战争债券、为民事防护组织服务,以及偶尔请孤独的士兵喝酒。
每场伟大的战争都会带来社会的变革,像“二战”这样大规模的战争,注定会给美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当时,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纽约每日新闻》真的相信美国大兵打仗是为了“回来看球赛,并把油箱加满”。有时,美国大兵自己认为他们是为妈妈和苹果派而战,但历史没有这么简单。1941~1945年,美国经历了变革带来的阵痛,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像美国这样经历过这些后依然故我。思想、习俗、经济理论、外交政策,以及不同性别和社会各阶层关系都在美国国内展开较量。像基尔罗伊一样的女子铆钉工随处可见,战前女性的形象一去不复返。
产生变化最明显的原因就是紧缩的经济被注入大量资金。1942年,华盛顿每天给美国市场注资3亿美元。到1945年战争结束,据统计战争开支达2450亿美元,比1789~1940年年度预算之和还多,其间,美国还打过5场战争。1939年,国民生产总值(美国人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值)为910亿美元。1945年,则达到了2150亿美元。这是史无前例的巨大飞跃。1940年,失业人口一度达到800万。战后,这一危害美国社会的顽固毒瘤消失了。就业人口从4500万攀升到6600万,其中包括500多万女性。保罗·班扬回来了,整个国家的信心复苏了,回到了股市大崩盘之前。1943年的公司利润就超过了1929年的。
约瑟夫·保罗·戈培尔曾嘲笑说:“美国人孤立无援,以至于他们必须不停地吹嘘自己物资丰富。他们夸下海口,说每天造1000架飞机和坦克,但打仗的时候却拿不出来,只能连吃败仗。”戈培尔的话没有经过大脑,甚是滑稽可笑。美国可以派出1200万人的军队,同时和两个强大的帝国作战,建设的海军规模比敌军和盟军海军加起来还庞大。即使这样,1939年美国国内消费额仍增长20%。这让人十分困惑。爱德华·R·默罗说:“我们生活在阳光下,生活环境相对舒适,安全也有保障。‘二战’开始以来,唯有美国生活条件有所提高,未像欧洲国家一样,被战争所困。”埃里克·塞瓦赖德看到,美国国内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因为战争有所好转,他警告道:“如果苦难会影响人们的思想,那么安逸也会。”
《时代周刊》鼓吹道:“美国突然间富裕了起来——美国各地一夜暴富。”但并没有多少美国人的财富有所积累。许多小企业被高效的大企业排挤,这是事实。然而,纳税申报表显示,战争带来经济增长的真正受益者是普通家庭,他们在“大萧条”时期几乎一无所获。这并不是人为安排好的,发生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深藏于美国的国民性格之中。有“20世纪的托克维尔”之称的D·W·布罗根,向欧洲同胞解释说,他们的盟友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场战争:“对美国人来说,战争是生意,而不是艺术;他们不在意能否占领道义的高地,只关心能否打赢战争……美国是一个非常非常伟大的公司,公司的股东都希望能盈利,该国的整个历史都证明了这种期望。”
农民也从战争中得到了好处,原因显而易见。“大萧条”时期,产量过剩让农民损失惨重。“二战”初期,由于害怕悲剧重演,农民们有些畏首畏尾,不敢投身于大规模生产。到1942年秋,总统终于使他们相信美国必须成为世界粮仓。等他们回到田间地头,粮食产量已比之前高出25%。这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萧条”时期,发明家、化学家、工程师和农艺师发明了新型肥料、高产种子、杀虫剂和新型机器设备,科技已经可以改变农田的面貌。其他行业也如此,战争使科学家、军官、经济学家、公司高管、国家公务员通力合作,凝聚各方智慧,不仅寻找解决战时棘手问题的方法,也在寻找应对战后世界各种挑战的途径。20世纪30年代被搁置的发明,这时却有助于取得战争胜利。有管理天赋的年轻人,比如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助理教授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认为雷达、装配式住宅、冷冻食品、柴油机以及原油热裂解等战时使用的技术,在和平年代也能帮助人们过上富足的生活。战争已创造了广阔的市场,但人们还能清晰地看到,赢得战争将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弗雷德里·刘易斯·艾伦写道:“显然,战争给人们的思想以相互启发与激励。总的来说,美国科技在战争中经历了如温室培育般的爆发式增长。”
30年后,当年的生产奇迹已经渐渐成为平常事,但其深远的影响开始显现。“二战”使得平等主义盛行,传统的标准逐渐消失,财富、社会地位、年龄、种族、性别和家庭出身不再让人本能地顺从。之前,人们会因为一个人的“背景”而尊重他;现在,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所说的“人人平等”摧毁了这一传统。理查德·惠特尼不会再被新新监狱视为座上宾。即使巨大成就赢得了社会地位,也没什么。科学家和工程师帮助解放了美国的生产力,开辟了科学技术的新世界,后来却被遣散,被人们当成“书呆子”。
这些并非都是“二战”的产物,社会变革酝酿积蓄已历经半个世纪。“一战”、禁酒令、“大萧条”,以及之后的冷战,还有核战争乌云笼罩下领袖们的无能为力,这一切都让人们不再相信权威,无论是国旗还是十字架,无论是美国总统还是家中长辈。然而,从珍珠港事件到战胜日本之间的几年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国家总动员中肩并肩、不分你我,模糊了阶级界限。更重要的是,经济大权转移到了普通民众手中。经济繁荣之前,美国人寻找产品;随着战后消费社会的到来,商品开始寻找人。下层阶级的富裕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工资的积累。那时,人们认为花钱大手大脚是不爱国的表现,而且商品匮乏和反通胀控制也都导致不鼓励疯狂购物。不过,银行存款不断增加让经济学家忧心忡忡。1943年夏,美国财政部估算美国国内现金、支票账户存款、战时债券总额达到700亿美元。财政部总顾问伦道夫·保罗称之为“活性炸弹”,考虑到之后其对美国人性格特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这一说法并不为过。
在取得最后胜利之前,这样的想法只能为当务之急让步。在没有彻底打败轴心国之前,考虑战后和平时期的挑战显得为时过早,甚至很危险。1942年,当局提出让国家资源规划委员会研究战后问题,但国会解散了委员会,这项研究也就不了了之。有时,总统也无暇顾及国内事宜。1943年12月28日,开完新闻发布会之后,总统向一位没有离场的记者透露,他已经厌倦了“新政”这个词语。他说,10年前,“新政医生”是一名内科医生,治愈了国家内部的急性病。但在1941年12月7日,痊愈之后的病人遭遇“严重事故”,“新政医生”不懂如何治疗此类疾病,将病人交给了“外科医生——战争胜利医生”。
社评人们一片欢欣鼓舞。《时代周刊》写道:“揭示死亡:10岁的新政在营养不良的长久病痛中,最终病逝。1932年选举后,新政诞生,经过4年的健康成长,1937年开始在眼部出现黑色斑点,后因战争冲击始终无法完全康复。上个星期,新政之父——富兰克林·罗斯福宣布新政病逝。”他真的这样做了吗?罗斯福只是感兴趣于将其转化成其他形式的改革,他正在起草两个重要法案,并准备提交国会审议。一个是《美国军人权力法案》,为退伍军人提供教育和其他权利;另一个提案是允许每一位军人投票。
想当年,国会议员像聆听圣旨一样听他讲话。然而现在,那样的日子已经不再,他不得不被国会牵着鼻子走。在新任的第78届国会中,保守派势力大增。尽管这样,有一件事值得注意,那就是孤立派已经不再是问题了。参议员阿瑟·范登堡已经慢慢地发生历史性的转变,他支持成立一个世界性组织。只有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勒姆·约翰逊仍旧执迷不悟地坚称美国应该“单干”,他与他的想法正逐渐消逝。1943年秋,约翰逊最后一次发表鼓吹孤立主义的演讲。在随后的投票中,关于“参议院是否应该下定决心参与建立国际组织以维持世界和平”问题上,85票赞成、5票反对、6票弃权。另外,众议院以360票赞成、29票反对通过一项由阿肯色州年轻议员傅尔布莱特提出的类似决议。这为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扫清了障碍,这次会议拟订了美国参加联合国的初步草案。参议院以89票赞成、2票反对通过了该草案。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外交官们字斟句酌地拟订出一个协议,准备建立一个国际银行和世界基金,以维持货币稳定,并为受战争摧残的国家提供重建资金。温德尔·威尔基为其1943的新书取的名字似乎恰如其分——《天下一家》。
与此同时,各条生产线都在加班加点,生产军需用品,供给苏联、英国、英联邦国家、自由法国和美国自己的军队,准备1944年的决战。生产打字机的工厂转而生产机枪,汽车工厂则生产轰炸机。在康涅狄格州,伊格·西科斯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直升机生产线。另外一个康涅狄格州的工厂坐落于斯特拉特福德城,则生产了6000多架海盗式战斗机。单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就为陆军制造了25507辆坦克。
由于精密机械的复杂性,没办法预计下星期哪种民用物资会出现短缺。敢于领先瞬息万变的市场而囤积货物的人,只有那些人手和资金都很充裕的专业投机者。糖、黄油、酒、肉、香烟,这些物资出现短缺情有可原,战场上的部队和家乡的人民都需要这些东西。但令人疑惑的是,为何这个星期刚有了香烟却没有了火柴,为何政府对汽车轮胎执行配给政策,开车的人进城买自行车时,却发现自行车也开始执行配给政策,战争又为何会消耗卷发夹、假发、厨房用具、割草机、纸张、腰带、茶叶、尿布、铜棺材、烤面包电炉、烘烤模、打蛋器、小锡兵和玩具电车、芦笋夹、啤酒杯、痰盂、雀笼、照相机、调酒器、爆米花机、进口皮草和龙虾叉。任何疑问都会得到同样的回答:“你知不知道我们正在打仗?”是的,知道,不过……
这有点儿不合情理,执掌战争动员局的吉米·贝尔纳斯对此心知肚明。他的办公室在拥挤的白宫东区,那里还在装修。(贝尔纳斯的新闻收报机只能放在男厕所里。)生产小东西的工厂多数情况下都在为战争机器服务,所以战时不会生产像游船、烘烤模和龙虾叉一类的东西。但那些小东西的库存没理由不被清理,真正的原因是,全国性的大动员必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全美91%的人口,也就是12260.4万人,都需要发放糖配给证,不能指望发放过程中不出现任何纰漏。错误是难免的,但有些错误让人难以置信。有一次,费城配给办公室忘了给自己发燃料导致其暂时关闭。每个被住房短缺困扰的家庭都听说过一个故事:洛杉矶发生一起谋杀案,当地记者奇克·费尔顿赶到案发现场,确定受害者已经死亡,他立刻前往受害者的住处,气喘吁吁地问房东:“能不能把死者的房间租给我?”房东摇摇头说:“我已经租给刚才过来的警察了。”
除了黑市里的商贩,以及身处战略要地的居民(比如底特律人,他们溜到加拿大境内,将繁荣的温莎市商场里的商品一扫而光,然后带回国内销售),大多数国内战线的民众只能强迫自己执行禁欲主义,虽然他们并非心甘情愿,但也乐意这么做。的确,美国国内人民抱怨生活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尤其是站在当时的战争债券海报之下。海报里是一个生命垂危的美国大兵,旁边一行字写着“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你只是借出你的钱”。自然,某些物资的匮乏比其他的容易忍受,比如战时生产委员会从1942年秋至1944年夏停止供应威士忌酒,但除了流浪街头的酒鬼以外,很少美国人为此感到恐慌。(酗酒成性的酒鬼只能喝奥尔德斯巴德那样的劣质酒,这种酒是从丢弃的土豆和土豆皮蒸馏出来的;吸烟成瘾的人们则绝望地抽佛里特伍德这类没听说过名字的香烟。)
运输则是另一个问题。1942年2月1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转向战争生产,底特律尚余50万辆崭新的汽车。物价管理局将这些车全部征用,存放在政府仓库内,有需要者可申请购买。但申请条件非常严格,像乡村医生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到了1944年7月,也只剩3万辆,即使在和平时期,甚至是穷困潦倒的20世纪30年代,这些车也只是三天的销售量。物价管理局又把每月发放定额缩减22%。
如果已经有车,你还要面临汽油短缺的问题。不在国防部门工作的普通公民,车的挡风玻璃上都会盖上黑色的字母“A”,代表一星期可加3加仑汽油。这就给赛车场和汽车旅馆判了死刑,只能关门歇业。城市里流行电车。路程不远的话,走路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即便是步行也面临着问题,平民一年只能买两双鞋。J·埃德加·胡佛报告说,抢劫犯的目标中,鞋子位列第三,仅次于酒和人造纤维。战争末期,美国本土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交通工具:马车、改装的双人自行车、优雅的贝克电动车,以及喷气式的斯坦利蒸汽车,这种汽车最新的一批生产于1925年,斯坦利公司于当年倒闭。
人们厌倦了繁文缛节和官僚气息,年轻的尼克松曾准确地分析了国民的情绪。男人不在乎长裤脚没有翻边,上衣没有翻领;女人也不反对把长筒袜画在腿上,用眉笔在袜子上画接缝;孩子们习惯食物里只有少量的黄油和更少量的牛肉,并且没有培根。但物价管理局发的那些代币和配给票,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谜,连杂货店老板也感到莫名其妙。后来,甚至连肉类、脂肪和乳酪也列入配给,用分数制度限制购买,他们几乎急得发疯了。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大家都从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那里听说,纳粹战俘在战俘营的伙食有多么好。
政府不时感到必须采取强硬措施。罗斯福征用了铁路,并给铁路主管穿上上校制服,只有这样才能让工程师们回到工作岗位。蒙哥马利·沃德公司董事长史威尔·艾佛瑞因拒绝服从战争劳力局的一条命令,他被士兵们抬出办公室。[那个星期流传着一个笑话:“你知道蒙哥马利·沃德公司的新产品目录上写的什么吗?‘谁的命令(“订单”双关语)我们都听。’”]战时人力资源委员会专员保罗·麦克纳特将60万底特律工匠、11万商船海员和150万飞机制造场工人“冻结”在西海岸。
1942年,在战争最黑暗的日子里,轴心国摧毁了1664艘盟军船只,总排水量超过779万吨。德国海军上将邓尼茨计算过,如果他的“狼群”战术能够平均每月击沉70万吨,那么英国将物资枯竭。他的计算十分准确。起初的胜利让他满心欢喜,他想把所有的德国U型潜艇都派往美国海域。如果真是这样,战争的走向将大不相同,其后果不堪设想,但希特勒束缚了邓尼茨的手脚。希特勒凭直觉展开了另一个攻势——挪威。他强调说,这个地区将决定战争的命运。挪威?邓尼茨不敢相信希特勒的话。他展开一幅地图,给希特勒解释,只有12艘潜艇埋伏在美国海域,但几星期之内就击沉了近50万吨的货轮,其中57%是油轮。希特勒一脸不屑,看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他又重复了一遍:“挪威。”就这样,德军剩余的潜艇全都部署在了那里,而这正是盟军想看到的。
当然,盟军并不知道德军如何排兵布阵。大西洋的威胁远没有结束。德国每星期都有新制造的潜艇下水,盟军被击沉船只的总量也在不断攀升。英国处境艰难。美国告诉他们要坚定信心。如果说打赢大西洋战争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建造比潜艇更多的船只。就在这一关键时刻,亨利·J·凯泽出现在了美国的历史舞台上。年近60的他是一位非常有进取心的实业家。凯泽在建造博尔德大坝、大古力水坝、邦威水坝、沙斯塔大坝和旧金山–奥克兰之间的海湾大桥工程中,都曾扮演关键角色。1942年3月,他收购了加利福尼亚州和俄勒冈州的造船厂,正引进革新性技术,采用预先制造的模块组装生产船只,这种方式可以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大规模生产。
凯泽在工业上取得的成功使其成为传奇。以前,从打龙骨到最终交付,造一艘船需耗时超过200天。凯泽把自由轮的平均生产时间缩短到40天。当年9月,也就是开战后第10个月,他的工厂打好龙骨后24天就制造出了自由级万吨货轮“约翰·菲奇”号,这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当时,大西洋航行着100艘他生产的船只。那还只是个开始。到1944年,他的船厂每星期都有一艘护航舰下水,他和他的造船同行们17天内就生产出了整支货运船队。1945年的前212天里,他生产了247艘船,平均每天超过一艘。但他早已经把目光转移到其他方面,他向华盛顿表示,如果他能生产自由级货轮,为什么不能生产运输机呢?此言论一出,他立刻就被政府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包围,告诉他这不可能。然而,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他的人生。这次他找到了一个搭档——霍华德·休斯。此人与凯泽的经历极为相似,而且还创造过一些关于飞行的世界纪录。1942年年末,他们达成协议:两人投资各占一半,利润也对半分。
凯泽和休斯都是天助神佑之人,很快名声大噪,他们应当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为人们所铭记。数千名兢兢业业的高管、上百万名辛勤工作的工人、一些技术娴熟的退伍军人和一些年轻的家庭主妇,一起完成了生产奇迹。美国的资源和自由将他们团结在一起,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这是大日本帝国天皇的天威、墨索里尼的雄辩、阿尔伯特·斯佩尔的生产天才都无法比拟的。对于在超音速轰鸣声中长大的一代人来说,一些“二战”时期的奇迹看起来稀松平常。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航空设计师可能会认为B–17轰炸机技术陈旧,就像“一战”时的斯帕德战斗机或德哈维兰虎蛾机一样。但在20世纪40年代,B–17轰炸机是技术上的突破,它的诞生正当其时。时间的流逝可以让25年前“二战”中生产的武器过时,却无法抹去当年奋战在生产线上的工人们的功劳,他们与克虏伯、菲亚特、三菱工厂里的工人竞争,并最终战胜了那里同样努力的工人。
从整体上了解美国军事生产,需要注意的是:1940年5月10日,德军冲入低地国家和阿登高原时,发动的闪电战动用了3034架飞机、2580辆坦克、10000门大炮以及4000辆卡车。但在法国沦陷之后的5年里,美国制造出:
在1943年年底的德黑兰,斯大林举杯祝酒:“敬美国生产力。没有他们,这场战争早已失败。”12年前,美国政府还给时任总司令的主要副官(也是唯一的副官)艾森豪威尔少校发放有轨电车乘车券。1938年,乔治·C·马歇尔将军还证实美国的军队太弱,无力抵御敌人入侵。1941年8月,希特勒跟墨索里尼说美国是个软弱的国家,“这个国家对生活的理解完全来自贪婪的商业活动”。他应该仔细阅读“一战”时上一届总理所写的文章。1918年停战协定签署以后,保罗·冯·兴登堡用一句话总结了美国的战争生产:“他们懂战争。”
但他们不懂日裔美国人,加利福尼亚州对待日裔美国人的方式只能被认为是美国的耻辱。那些喜欢给公众人物贴上标签的人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因为种族压迫并非从右翼开始。根据自由派的教条,右翼分子中总是潜伏着种族主义者。鼓吹和执行种族压迫的,正是那些因自由和没有偏见而著称的人——厄尔·沃伦、沃尔特·李普曼、亨利·史汀生、艾毕·福塔斯、米尔顿·艾森豪威尔、雨果·布莱克和约翰·麦克洛伊等。内阁中有一人请求宽大处理日本移民,他就是司法部长弗朗西斯·比德尔,且获得埃德加·胡佛的支持。一个参议员站出来抗议,他就是共和党人罗伯特·塔夫脱。12.5万名受到迫害的移民中,大部分都已加入美国籍(如果不是带有歧视性质的移民法,他们全都会加入美国籍),许多人的儿子还在部队服役。对他们的迫害侵犯了他们的正当权利,是政府推卸责任的表现。如果说罗斯福和丘吉尔签订的《大西洋宪章》是盟国的共同准则,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完全背离了整个国家为之奋斗的原则。
珍珠港被偷袭之后,日裔美国人就遭到骚扰。1942年日军一连串的胜利让美国白人产生了盲目寻求复仇的心理——人们就是这样为自己辩解的。如果纽伦堡审判时,法官们裁决战争狂热可以作为减轻罪责的理由,这种说法或许还有些说服力。如果说纳粹因种族问题而惩罚民众,那么美国人也这样做了。可以肯定的是,日裔美国人没有遭到拷打、毒气和焚尸炉,也没有人在他们身上进行医学实验。尽管如此,美国政府的确对他们施加了暴行。这种行为在当时没有受到质疑,但逃不过历史的审判。
为什么西海岸对日裔美国人的迫害尤其严重,这令人费解。在夏威夷,东方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要高得多,那里的军队行动迅速而且合理。日裔领袖们跟军事情报处和联邦调查局紧密合作,只有几个嫌疑犯受到审讯。没人指责当局种族歧视,甚至连这方面的谣言都没有。但在加利福尼亚州,虽然“一代”(第一代日裔美国人)和“二代”(一世的子女)只占总人口的1%,但麻烦在珍珠港事件第二天早上就开始了。州长卡伯特·奥尔森和州检察长厄尔·沃伦,同各地的警长和检察官一起,树立了极坏的榜样。“一代”和“二代”被开除公职,他们的律师资格证和行医证被吊销,一些社区禁止他们进行任何形式的买卖,以捕鱼为生的渔民被禁止其渔船出海。州检察长沃伦继续使用他令人费解的推理——说国内没有日本人搞破坏,正说明日本人的阴谋是多么险恶(这种方式在他当上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之后,被人们反过来利用对付他)。他进一步通知华盛顿:“本州司法官员一致认为,美国出生的日本人比日本侨民更危险。”
政府官员发起了反“黄祸”的运动,再加上媒体煽风点火,这场仇恨运动愈演愈烈。1942年1月29日,西海岸一家报业集团专栏作家写道:“为什么要对日本佬这么好?他们占了停车位,他们在邮局排队时站在你前面,他们在公交车和电车上有座位。让他们受苦、挨饿吧,谁反抗,就让谁死。我憎恨日本人,恨所有日本人。”他主张把所有日裔美国人赶到美国内陆去——所有日裔美国人,包括婴儿和老人,一个不留。他还说:“我说的内陆不是山清水秀的地方,把他们集中起来,统统赶到荒凉贫瘠的内陆地区。”韦斯特布鲁克·佩格勒说,加利福尼亚州每个日本人都应该被监视,“管它什么人身保护法,应该先消除隐患”。专栏作家达蒙·鲁克恩和亨利·麦克利莫都表示赞同。
小农女种田忙 重生年代:胖厨娘的红火小日子 夫人,总裁他罪不至死 沈再云夏顾雪重生鉴宝 她切回满级大号了 前妻别跑:偏执慕总放肆宠 凰谋天下 重生九零之神医商女 蜜宠霸爱:厉少,你失宠了 世家三代录 神王殿 重生:影后夫妇疯狂撒狗粮 穿越梦境 守城使 婚心动魄:我的神秘大boss 市场·情场·官场 人在航海,开局艾尔沃特海战 面对秋阳 天才萌宝:爹地超宠妻 盗墓笔记之尘封的记忆
108种特异功能。催眠隐身透视穿墙读心复活只可惜,拥有这特异功能系统的主角白驹义却只想做个普通市民,理想从有车有房有老婆开始说起。...
白叶,身为仙界大家之后,却是五行禁体,不能修炼法术,但在一个初升仙界的人的指导下,他开始修炼凡间武功,之后更是直接下到凡间,在凡间感悟神奇奥术观天道理天道逆天道与凡间...
...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一六的经典小说重生富二代之别动我爸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产品经理技术猿一觉醒来发现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自己还是一个可爱的萌娃。而自己本来已经破产的老爹还壮志凌云,为了自己能过上富二代,躺着数钱的美好日子,他不得不动用一切本事装逼,然后顺便帮自己老爹成功。...
(新书开局签到少林寺。已发布,内投文,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群号1158928059(欢迎大家进群聊天!)本书又名另一个宇宙的光之巨人(或者光之巨人系统!)众多宇宙如同一个个大气泡一般存在于浩瀚的虚无空间之中。地球人叶昊不小心穿越到另外一个宇宙之中,并附身到一个已经石化的光之巨人身上,却无法动弹。叮!光之...
大千世界,道法昌盛,万域强者帝路争锋。一代少年至尊,因天生重瞳而被追杀,自斩修为,涅盘重修!一双重瞳,开阖间天地寂灭一身帝血,镇压大千万族这一世,踏破山河,我为玄帝!...